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长孙晟:一箭双雕的隋朝大将 智勇双全安边定邦 为隋朝出谋划策,解除了边境威胁 一人可胜百万雄师

长孙晟是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书史,擅长骑射。他受隋文帝、炀帝两代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孙晟,字季晟,小字鹅王 ,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生性通达聪慧,略涉书史,善于骑射,矫捷过人。当时北周崇尚武艺,贵族子弟都因有武艺而觉得了不起。但每次与长孙晟骑马射箭,那些贵族子弟都在他之下。

北周天和四年,十八岁的长孙晟任司卫上士。他起初没有名气,别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杨坚一见,深赞其异才,对长孙晟也多为赏识送往和亲的使节,是个重要的差事,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脸面,经杨坚推荐宇文赟也选择了性格颇为豁达善于交际的长孙晟为副使,辅佐汝南公宇文庆。

开皇元年,北周的隋王杨坚在消灭了内外政敌后,接受周静帝的禅让,称帝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隋文帝为人果决,他认为不可再向突厥示弱,故下诏书说:“从前周、齐抗衡,中原分裂,突厥却与双方都有联系,玩弄平衡,北周和北齐相互猜忌,都怕突厥偏向对方,所以搜刮百姓而去喂养豺狼。而突厥不但不感恩,反而更加贪婪。本朝应正确处理,不要白白花钱,我们要进攻突厥,打得它再也不敢向南窥测,从此害怕本朝威严。”

于是,隋文帝改变了以前北周对突厥卑躬屈膝的政策,废除了每年向突厥进贡的做法。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大怒,为此他放出话来,要联合突厥诸部南侵。隋文帝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一面下诏修筑长城,加强防御工事,一面调兵遣将,以防突厥的入侵。刚刚建立的隋朝形势十分紧张。

这时,长孙晟给隋文帝上书说:“兴兵讨伐突厥,时候未到;如果不用兵,又会受到突厥的侵扰,真是两难啊!所以要筹划一套好的应对办法,筹划不当,百姓就得不得安宁;计谋成功了,则是千秋万代的福分。”长孙晟接着又分析了突厥内部的矛盾:“如今突厥有4个可汗:沙钵略、阿波、达头、处罗侯,虽然沙钵略可汗势力最强,但其他三个可汗和他并不同心,所以我们只要采取战国时范雎给秦王提供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以外交攻略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计谋,他们的矛盾就会激化,他们一内斗,我们就好办了。”隋文帝读罢长孙晟的奏章,连连叫好,立即召长孙晟进行面谈。长孙晟一面讲,一面用手画出突厥的山川形势,指出突厥各部的兵力部署情况,隋文帝听后,赞叹不已。

长孙晟为何能对突厥的情况如此了解呢?原来,长孙晟以前是北周的官员,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才识过人,在579年,突厥迎娶北周的公主时,长孙晟作为送亲的副使到过突厥。由于长孙晟相貌堂堂,又善于射箭,因此沙钵略可汗非常喜欢他,特意留他在突厥待了一年,以便让突厥的贵族子弟向他学习射箭。

有一次,沙钵略和长孙晟外出打猎,看到天上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食物,随行的士兵们争着用箭射,但雕飞的又高又快,谁也射不中。沙钵略从箭袋取出两支箭递给长孙晟,请他出手。长孙晟抽出一支箭,策马追去,只见他弯弓搭箭,一箭就把两只雕都射了下来,沙钵略连声叫好:“真是神箭!”

这也是成语故事“一箭双雕”的来历。长孙晟射箭的时候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声响,人们惊异地称作“霹雳”;他骑马奔驰的时候,又像箭出弦一样快,一闪而过,因此人们又用“闪电”来形容他策马飞奔的样子。突厥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沙钵略见长孙晟的箭法如此了得,就让突厥的那些贵族子弟跟他交往,向他学习箭法。

长孙晟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在游猎之中也没有忘记自己一国使节的责任,在游猎之中暗中考察突厥的地理状况和各部落的内部情况,当时的突厥内部也有争权夺利的现象,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在突厥统治阶级内部拥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也遭到沙钵略可汗的嫉妒,长孙晟借此暗中与处罗侯结盟。

长孙晟又利用和突厥贵族子弟经常出去狩猎的机会,仔细观察突厥的山水,把地形、江河、道路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同时,也把突厥各部力量的强弱,互相之间的矛盾斗争也都了解的清清楚楚。时杨坚担任北周丞相,长孙晟回来后,把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杨坚,杨坚听后大喜,于是升任他为奉车都尉。

长孙晟所说的“远交”即结交位于今伊犁河上游地区的达头可汗,“合弱”就是拉拢力量较弱的掌管东部契丹地区的处罗候可汗。“近攻”、“离强”就是专打位于北方的今蒙古哈尔和林地带的沙钵略可汗。随后,隋文帝依长孙晟计策行事,派兵攻打最蛮横的沙钵略而交好其他几个可汗。果然,突厥中计,只一年多的功夫,到583年,突厥就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沙钵略在西突厥和东面的契丹人两面威胁之下,于开皇四年,向隋文帝上表称臣。由于东、西突厥势不两立,但又势均力敌,谁也消灭不了谁,于是,又变成了他们双方向隋朝示好并朝贡。仁寿四年,隋文帝病崩,与长孙晟有旧交的隋炀帝杨广为表拉拢之意,遂任命其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左领军将军。不久,汉王杨谅在晋阳起兵,公开反对炀帝即位。由于綦良、余公理等各路隋军出师不利,节节败退。

隋炀帝根据重臣杨素的推荐,任命前江州刺史李子雄为上大将军,并以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征集山东军队,与李子雄共同配合镇压杨谅军。长孙晟的儿子在杨谅部下效力,他为了避嫌,便予以推辞隋,炀帝倍加安抚,长孙晟遂奉命出兵,击破杨谅。回军后,转为武卫将军。

大业三年,隋炀帝欲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因怕启民可汗惊惧,便先派长孙晟到启民可汗部喻旨。启民可汗闻讯后,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聚集,以迎接隋炀帝。长孙晟见营帐前杂草丛生,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拔除,并让各部酋长看到,使其明白天子的威重。思虑过后,他手指帐前的草说:"此根极香。"启民可汗闻后说:"殊不香也。"长孙晟又说:"天子行幸所到之地,诸侯都躬亲洒扫,除清御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牙帐中荒芜,所以说是留香草罢了!"

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拔下佩刀,亲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仿效。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3000里,宽百步。隋炀帝听到此事,对长孙晟的办法非常赞赏。

后来,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八岁,隋炀帝沉痛的哀悼他。其后,启民可汗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隋炀帝想继续分化突厥势力,引起始毕可汗怨恨,与隋炀帝决裂。始毕可汗趁隋炀帝北巡时,亲率几十万大军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隋炀帝危难之际想起了长孙晟,感叹说:“如果长孙晟在,不会让突厥如此猖狂!”

长孙晟一生和突厥打交道,虽然没有指挥过大规模的战争,但他智谋出众,善于以夷攻夷,以夷制夷,寥寥数语,令突厥土崩瓦解,让隋朝北疆域得到安宁。《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长孙晟一人,不费兵卒,不费钱粮,令突厥自相残杀,可谓胜过百万雄师。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