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对历史没有什么涉猎的人,可能只知道皇帝的后宫之中有什么“贵妃娘娘”,而一部《孝庄秘史》让我们知道了在“贵妃”之上,“皇后”之下,其实还有一个等级的存在,那就是“皇贵妃”。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皇贵妃”其实是在明朝的时候才出现的,而第一位得到“皇贵妃”这个称号的则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这一称号也在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之后,延续了下来。
但与明朝册封后宫最为得宠和尊贵的妃子为“皇贵妃”不同,清朝的“皇贵妃”一般都是统治者欲继立妃嫔为中宫的时候,才会先封其为皇贵妃,暂时统摄后宫,然后再封为皇后。清朝虽然获得了“皇贵妃”这一称号的一共有二十八人,但清朝算上建号之后的十三位皇帝里,他们在位时所封的皇贵妃却只有十位。所以如果要从“皇贵妃”这一称号晋升为“皇后”,多是在皇帝还在位的时候,这时候被封为“皇后”的可能性也要大些。
当然,也不排除妃嫔死后,被皇帝封为皇后的,譬如:清世祖顺治帝的皇贵妃董鄂氏,在死后被顺治追封为孝献皇后。或是等到了下一任皇帝即位,被封为“皇贵妃”的妃嫔也有可能会被加封为“皇后”,譬如:清高宗乾隆的皇贵妃令懿皇贵妃魏佳氏,被清仁宗封为孝仪纯皇后;还有清宣宗道光的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被清文宗封为孝静成皇后。但是,这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皇帝以示爱重,因生前不能册封董鄂氏为后,所以在她死后一定要册封;而后者则是继任皇帝为表对先祖妃嫔的敬重,所以有个封号上的加封,多是意义上的。
所以如果算上这三位的话,清朝妃嫔由“皇贵妃”升为“皇后”的一共是有七位,但是如果只算妃嫔死后,被下一任皇帝追封为“皇后”的“皇贵妃”,那么则只有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