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上热下寒 是体内阳气跑错地方了吗

如果你出现了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牙龈出血、长痘痘、眼睛红肿、嗓子疼、胸闷烦躁等等问题,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用俩字概括:「上火」。

兵来将挡,见招拆招。既然上了火,那当然是想尽办法「下火」。去火药、绿茶、苦瓜、菊花、莲子心……总有一个法子能搞定当下困扰你的症状。

不过,有这么一类人,虽然常年上火不断,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虚、寒、弱的症状,尤其是身体的中下部。

而且呢,这类容易上火的人,越是用性寒凉、味苦涩的清热泻下之物「灭火」,虚寒的表现越会加重。哪怕是心烦气躁,就贪了两口水果、一杯冷饮,可能痛经、拉肚子等等问题都会跟着找上门来。

如果你被这样的怪现象纠缠许久,那么就该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变成了传说中「上热下寒」的体质。

「上热下寒」到底是个什么

在中医的概念里,人体内的气血阴阳运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循环一样。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况下,心火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煦肾阳,人就不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腿脚冷等等;肾水借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不会因为心火亢盛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

上面描述的这个状态,中医称之为「水火既济」。说白了,就是体内气血阴阳的循环正常,能让该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该凉快的地方凉快着。

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几分了,所谓的「上热下寒」,其实就是「水火不济」造成的结果。

「上热下寒」的具体表现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来说,一般会同时出现下述左右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

上热:口腔溃疡、舌疮、嗓子疼、牙疼、腮肿、流鼻血等反复发作。慢性中耳炎、目赤红肿、眼干眼涩、青春痘、甲状腺类问题。

下寒:肚腹不温,经常拉肚子、腰膝酸冷,肤色暗沉,女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手脚冰凉,特别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

[上热下寒]怎么破?

1、适当运动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劳神、恣情纵欲、饮食生冷、露体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卧、缺少运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运动不足,经脉的运行自然会逐渐下降,接着会导致阳气生发不畅、郁闭阻塞,该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

2、泡脚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桂枝10克,制吴茱萸10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3、艾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调理时,取神阙、关元、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每个穴位灸25~40分钟左右最佳,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然后继续进行。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实施完成,而且不至于让你因为艾灸重新上火。

摊上了「上热下寒」的问题,对于女性朋友的月经来说,会造成非常多的麻烦。除了小腹不温、痛经之外,很多人的月经周期和月经状态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每一次来姨妈都像是受折磨,不是情绪波动,就是上火。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