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定法,大道行之。当通明道理之时,一切自然明了。欢迎各位收听大道至简,白话“伤寒”的第三期节目。
原文:
03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注解:
之前说过,不管有没有发热,气血往体表汇集,里面空虚了,人都会感到“恶寒”。如果气血郁于肌肉之内不能出,就会感到“体痛”。
“呕逆”的原因有二:一是气血的运行是要先往上走才能往体表走,这种往上的运行会带动胃有一种上逆的反应,此为“逆”;二是当气血大量往体表走的时候,胃所获得的气血会相应减少,运化食物的能力减弱,胃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呕吐反应,将无法运化受纳(消化)的食物呕吐出去,此为“呕”。
“脉阴阳俱紧”,脉的阴阳有三:越偏寸越主阳,越偏尺越主阴;左手偏血偏阴,右手偏气偏阳;脉越沉越主阴,越浮越主阳。这是偏向性,不是绝对性,事实上每一部脉都能反映阴阳的情况。因为汗出不来,气血郁于体表,于是脉紧(按着像琴弦一样绷着)。
区别伤寒和中风最直接的鉴别方法就是有没有汗出(流汗),汗出为中风,不汗为伤寒。但这不是本质,本质是人体津液的盛衰(多少)。
原文:
0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0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注解:
这两条讲的是传经的道理(病邪深入人体的自体反应过程)。
“颇欲吐”传的是少阳,这是少阳的证(病邪到达半表半里层面)。“躁烦”和“脉数急”传的是阳明(人体“里”层面),这是阳明病的证。
少阳和阳明以后会专门讲到,这里就不多讲。感冒是个急剧变化的病,如果两三日不传也就可能不会传了,因为正常来说,三四日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