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学生们已学了大半年中医,当我问到“你怎样认识中医?”,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很尴尬:“中医,……额,摸脉看病”,“中医是有效的,但我不懂……”,“老师,我个人认为,报纸上的医药广告,晚上电台里的专家讲座,是中医吧……”。
未来临床工作的精英们如果这样认识中医,那以后在为患者健康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就会被束之高阁吧。基于此,我在为学生们授课的过程中,一定先让他们理解中医是怎样起源的,是怎样看病的,让他们了解这门科学。医科大学即将毕业的学士们对中医的认识尚如此,我们的人民群众呢?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带您走近中医
一、走近中医的起源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其起源不同于西医学,不是来源于实验室和细胞,而是直接以人体实验总结出来的。
举个例子,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我罹患头痛,恰好吃了一顿桑叶,头痛竟获痊愈。作为有心人的我暗自记下,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这叶子治头痛,立效!”。经过数代子子孙孙的记载及应用,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为中医理论,即桑叶清肝热,可以治疗肝经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这就是中医的起源,由何而来?由人体实验而来,由总结提炼而来。
很多“专家”讲,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只会照着几百几千年前的古书看病,行吗?理解中医的起源后就会明白,当然行!古书就是中医的武功秘籍,一招一式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知已在多少人身上做过实验了,一名中医,他可以不上网,不微信,不外语,他读得古书越多,他的医疗水平就越高。但为何中医这么有效,很多“专家”还对其不齿呢?就是因为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解释中医为何能够治疗疾病,还不能透彻地分析出一锅中药汤的具体成分。
我国当代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这样评价:“中医的合理内核一旦被揭破,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虽然改写的时代远未到来,可是,从中却透出了一线亮光。
二、走近中医诊病的过程
中医的诊断主要靠“望、闻、问、切”,即望诊,闻诊,问诊,脉诊,四诊合参后得出一证,此即辨证的过程。古代医家曾高度概括:“千病万病,不外虚实,千药万药,无非补泻。”,辨证主要辨虚实,虚则补之,实者泻之,若辨证准确,治疗一定有效。比如说,一名冠心病患者及一名胃炎患者,我辨证若均属于气血两虚,那治疗方法便均为补气养血。临床上很多患者问我:“医生,能摸脉知道我长没长瘤子呢?”我只能一笑:“咱没那水平”。摸脉,只能决定证的虚实以指导用药,并无太过神秘之处。
三、走近滥用中药的危害
临床上见到过很多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肾损伤,“中草药没有副作用”这种说法不对,中药若不对证,副反应是很大的。如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本无恙,服用阿胶、枸杞子、黄芪、人参等补气补血药后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舌苔黄腻,肝功异常,就是因为“无虚而补之,服人参亦如鸩毒”,即没有虚证而进补,吃人参这一类补气补血药,就像吃剧毒药一样。所以,无恙请远离药物,千万不要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