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黄芪食疗二则,不仅调病,而且养生!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药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胡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即使在中年以后,他每次讲课时,也总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原来,胡适先生在每次讲课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

黄芪的由来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为人厚道待人谦和,十里八乡的人都很敬重他,因为这老医师人老又十分瘦,而且面色淡黄,老百姓就给他起个雅号“黄耆”以示尊敬,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黄耆在一次上山采药的时候,为救一名打柴失足坠崖的小孩子不幸去世了。人们十分哀痛,就把他埋在崖边,并为他起了坟墓纪念他。过了一些日子,为他扫墓的人发现黄耆坟边长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开黄花的草。人们因为爱戴这位老医师,便认为这是黄耆在天之灵不放心百姓而为他们送来的神药。

后来有人用这个草煮水喝,发现非常有精气,干活也不累了,老人喝了腰不疼腿不酸,爬山砍柴也不那么喘了。因为是在黄耆墓旁生长的,就给它起名为“黄耆”,这个名字后来传着传着就传成了“黄芪”。

黄芪养生原理黄芪性味甘温,是一味常用的补气中药。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许多功能靠“气”来完成,人之生存就是“有一口气”,人经亡叫“断气”。气的作用大致分为四种:气可推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常指各脏器的生理功能;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作用,即体虚易致病;有固摄作用,对体液等有统摄控制作用,气虚者汗液不止;还有气化作用,指气来促进精、气、血、精液等作用。

中医认为,气虚可造成许多病证,如易感冒,易汗出;气虚易血瘀,气虚血瘀常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气虚者易出血,称气不摄血;气虚常导致肾下垂、内脏下垂称气虚下陷;气虚者易肢肿称气升则水自降。因此利用黄芪补气则可防治气虚诸症,美容养颜,强身健体。

精选黄芪药膳黄芪不仅能治病,还能养生,黄芪入药膳在我国历史上备受大家喜爱。日常生活中,经常用黄芪煎汤,泡水当茶饮,与糯米煮粥喝,还可配党参、山药、大枣、母鸡、羊肉、猪肉、乳鸽等温补性食品,烹调成老少皆宜的药用膳食,皆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黄豆煲猪脚

材料:猪脚1500克,黄芪10克,黄豆100克,葱姜适量。

制法:猪脚洗净,黄豆泡发待用;葱切段,姜切片。锅中入水,把猪脚放入锅中烧开后加入料酒,烫3分钟捞出,再用冷水洗去猪脚上的白沫;黄芪放入布包中,然后黄芪、猪脚、黄豆、葱、姜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到熟烂,按口味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黄芪补气,猪脚补充胶原蛋白,黄豆也富含蛋白质以及多种矿物元素,因此此汤可以补气养颜。

补虚正气粥

材料:黄芪20g,党参1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将黄芪、党参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浓缩液30ml。粳米粥将成时加入浓缩液,稍煮片刻即可。早晚各食1次,服时酌加白糖。

功效: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用于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泻,食欲不振等症。喝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叶。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