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此话意思是,冬天是一个万物蛰藏的季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这时人们应该早点休息,晚点起床,一定要等到阳光出现后起床才好,以此来避免阳气的耗伤,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使心肾之阳气内守,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使阳气从皮肤开泄出去而令阳气损失,这就是冬天的藏养之道。
冬季调养,除了饮食要“淡”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蔬菜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一、冬季调养要点
1、睡眠
早睡早起。冬天阳气潜藏,天黑得早,亮得晚,所以我们休息要顺应天时,早点休息,晚点起床,如果是有条件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这对阳气的损伤是最小的。
2、锻炼
少动养阳。冬天天气寒冷,尤其在北方,是不具备外出锻炼的条件的,即使是在相对温暖的南方,过分的锻炼也会损耗人的阳气,很多男生喜欢晚上打球锻炼,运动是好,但是夜里不要选择激烈的运动方式,冬季无须运动得大汗淋漓,这样反倒耗伤人体阳气和阴液。因此对于冬天来说,我们应该像冬眠的动物一样,减少活动,静养身体,为来年开春的活动打好基础。
3、心态
恬淡自省。冬天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季节,到了年底,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应该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准备来年的计划,此时一定要冷静地对待过去,所谓已逝者不可追,冷静地规划未来,不可头脑发热,这才是符合冬天潜藏之性。
冬季阳气潜藏于内,反而使脾胃的阳气得以充足,所以冬天是一个适合进补的季节,这个时候人的食欲较好,而且对于肉类和油腻的东西的接受程度会提高。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冬天是一个很好的恢复的季节,所以冬天不仅是阳气蛰伏的季节,也是阳气蓄势的季节,应该根据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进补食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进食过多,因为进食过多难消化的食物,轻则导致消化不良,重则会食滞化火,造成原有的胃病反复或加重。
二、冬季饮食要淡
为什么在冬季强调“淡”味呢?这要从中医对调补的认识说起,我们一般认为,冬天天气寒冷,应该以补养人的阳气为主,这种想法并没有错,但古人认为,调补应该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原则。
古人对于秋冬进补的原则为什么会和现代人的认识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春夏虽然天气炎热,阳气充足,但人的活动多,活动会损耗阳气,而且在天气炎热时多进食偏凉的食物也会耗伤阳气,因此,我们在春夏应该注意保护我们的阳气;而秋冬不同,秋冬季节,由于天气转冷,我们都会注意保暖,加之寒气外袭,则人体阳气内敛,反而内部的阳气要充足一些,而且秋冬是国人进补的季节,所以会吃很多富含营养的食物,这些中医认为是高粱厚味的东西,会产生内热,内热会损伤阴分,而出现上火的情况,所以在秋冬应该补养人的阴分为主;但毕竟秋冬季节天气寒冷,阳气不足,如果吃一些寒冷滋腻的东西来养阴又会造成饮食停滞,脾胃运化失常,这时淡味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小贴士:淡本不是传统的五味之一,淡是味道不浓烈的一种状态,所谓“味之薄者”,也就是说,虽然还有五味存在,但味道较为轻薄,以食物本来的味道为主,有点类似于现代烹调所讲的原汁原味。
首先,淡味不等于无味,如果废除五味,则会变得淡而无味,既不适口,也不养生;所以,淡味是少放调料,以食物本身之味道为主。味淡,则寒凉略多于温热,酸苦咸淡略多于辛甘,阴味多于阳味,符合淡食养阴原则,与秋冬所要求的养阴不谋而合。而且,冬天厚味腻食吃得较多,尤其是春节的时候,大家喜欢大鱼大肉的,这个时候适当地注意淡食可以使人的味蕾恢复,食欲恢复,清代美食家李渔认为:“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了。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胃畅、少病。”
三、冬吃萝卜,好处多
根据中医古籍记载,萝卜具有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可以治疗饮食停滞、腹部胀满、咳嗽有痰、吐血、流鼻血、偏头痛等多种疾病。
现代研究也发现,萝卜中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另外,萝卜中含有可以帮助胃肠运动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以起到通便、降脂及预防胆结石等疾病的作用。
化痰止咳食疗方----白萝卜排骨汤
原料:白萝卜250克,排骨250克
做法:萝卜剥皮切成块状。排骨切成小块后,放水里焯一下,然后洗净。在高压锅里放凉水,把焯好的排骨放入锅里,放两大汤匙的料酒,然后压15分钟后关火。等高压锅的压力除去后,打开锅盖,把萝卜块放入排骨汤里,然后放入适量的盐,加盖用小火炖20分钟后即可起锅。
家里没有高压锅的,排骨焯水洗净后,用瓦煲大火煮开后,用中火炖30分钟,然后改小火炖20分钟后,加白萝卜再一起炖40分钟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