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来调整、充实人体之阴阳,使之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古人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现代人也应该借鉴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秋冬阴冷,秋收冬藏。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如果秋季伤到了肺气,到了冬季就极易发生腹泻,也会降低身体适应冬天的能力。冬季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如果肾气损伤,就会降低适应春天的能力。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养阴就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做到顺应自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就可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我们应注意从以下各个方面调摄。
少食辛辣,秋食养阴冬食壮阳之品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欢吃些辛辣之物或是饮酒以抵御寒邪。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秋季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菠菜、藕、梨、鱼类等。每天早晨可以喝些热粥以养胃气,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饮食上可以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冬季多食温肾壮阳食物,比如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且脂肪含量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之效。另外,海带、紫菜、海蜇、蛤蜊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可以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这个季节,市民平时要注意休息,因为人体在夏季消耗较多,到了秋季就会出现疲倦、乏困、精神不振作等现象,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保持8~9小时的睡眠,晚上如果睡眠不足的话,中午可以午休进行调整。
多饮温开水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干燥的气候极易损伤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必须要防燥。所以说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有益身体健康。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加强锻炼
秋冬季节注意加强锻炼,能够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同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注意保暖、增加御寒能力。人体在经过夏季之后,机体各组织均处于水分相对匮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精神调养
秋冬季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和压力,因此我们要把握控制情绪,调整心态,不可暴怒,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从而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