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体内湿气不除百病缠身?祛湿妙方,现在知道还不晚!

都说“湿气”是一种伤人于无形的利器,一旦沾染上,表面不会让你伤筋动骨,骨子里却能让你元气大伤。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湿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存在!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体内湿气过重浑身难受?有什么办法可以祛湿?快来看看陈医生怎么说的吧~

冬天天气虽然干燥寒冷,但是人的身体还是容易出现湿气过重的现象,但是“外干内湿”的现象让人很少去重视除湿气的工作,身体湿气过重的话,人就容易出现起床头晕,舌苔发白等症状,时间长了对身体健康会产生危害。

湿气过重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身体湿气重易得月经病、带下病等妇科病。

下面给大家讲讲祛湿的几个中医调理法。

内治法

1.药物调理

中医根据个体差异会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中药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一般经典的方是四君子汤调养脾胃而祛湿,有便溏者选用参苓白术汤,有咳嗽咳痰者选用二陈汤,有暑湿重而中暑者选用藿香正气散,有四肢畏寒易腹泻者选用附子理中汤等等,具体可依据中医医生的诊治为准。

2.食物调理

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有些中药既是药物,又是食物,起效慢,久服无毒,有益于健康,常见药食同源的有:山药、米仁、赤小豆、茯苓、白扁豆、白萝卜、冬瓜、丝瓜、生姜、陈皮、紫苏、草果等。

一般早晨可服用生姜红糖茶温补脾阳而化湿;平时咳嗽痰多者可选用陈皮、苏叶、款冬花等泡茶;便溏不成形或日多次者可煮山药粥;便秘湿重者可多吃白萝卜;下肢时浮肿者可多吃冬瓜、炒米仁、赤小豆等;湿重而食欲差的可选用扁豆、六神曲等;湿重全身乏力时困倦者可用藿香、佩兰、草果等,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应人而宜,为便于实施可就地取材。

外治法

1、按摩法

局部按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同锻炼一样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简便的方法有:

腹部按摩法: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在床上,双手掌重叠,放在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50次,直到腹部觉得发热为止。

腿部按摩法:小腿上集中了消化系统和水代谢经络,像肝脾肾经的足三阴在小腿内侧,胆胃膀胱经的足三阳在小腿外侧,而著明的健脾胃明星穴——“足三里”就在膝盖下方。所以每日双手将小腿上下按摩5分钟,揉揉小腿上的这些穴位,都可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2、灸法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补气助阳、温经通络、治病防病、抗衰延年之目的。《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隔物灸:指施用灸法时,将艾炷或艾条放置在姜片(隔姜灸)、蒜片(隔蒜灸)、食盐末(隔盐灸)或药物制成的薄饼上施灸的方法,又称隔药灸、间接灸。该疗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隔物灸不仅有艾灸的作用,还兼具所选用药物的治疗作用。

临床中经常选用芳香化湿、温阳通络的药物做成药饼,选取相应部位进行隔物灸,治疗湿重者疗效明显,比如鼻塞清涕者选印堂,腰酸者选命门,痛经者选气海,腹泻脾胃弱者选神阙,局部疼痛酸胀者选阿是穴等,一般见效快者1-2次就会有反应。

3、拔罐法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活血通络、排湿消肿、祛邪外出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早在西汉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历史悠久。临床中常采用背部拔罐疗法,对全身泛发湿疹皮炎的患者疗效尤为明显。

4、沐浴法

沐浴的药物多为芳香类药物,气味可以无孔不入,香气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进入我们体内,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平衡气血,调和脏腑,祛病强身。可防治皮肤感染以及各种皮肤瘙痒,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对某些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关节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均有一定疗效。经常选用的草药有:藿香、佩兰、艾叶、草果、苍术、山萘、肉桂、白芷等,大水煎煮或放入热水中浸泡,等水温后泡澡沐浴。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