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如何解除疲乏,远离亚健康?

肾经和膀胱经是一对互为表里的兄弟,二者相互依存。肾经为人体最重要的经络,就像一颗大树,树根断了或者出问题了,整个大树都会营养不良,树叶会枯萎,树干将腐烂,所以保肾经通畅才能保证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元阳的滋润,也才能健康。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就好像一个城市形形色色的排污管道,集合各个企业,民宅的污水,最后汇集到膀胱(污水储存站)排出。所以,要想去除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理膀胱经与肾经呢?

祖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论述的养生治病方法中除去中药外,还有砭(包含刮痧)、针、灸、按跷(包括按摩、推拿、整脊、拍打)、导引(包含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大量非药物养生保健疾病调理方法。祖国医学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人体的脏腑与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络、调控。

《黄帝内经》中对人体经络的作用推崇备至,它说“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经络养生方法种类繁多,易学易用,安全舒适,一般情况下掌握方法者只用手或简单的传统医疗工具,如砭石、艾灸、火罐、竹罐、牛角等(甚至包括身边可用的汤匙、钢笔、高尔夫球等用品),运用经络养生的方法即可进行养生保健及疾病调理。

经络养生的整体观

现在很多养生专家都在书中提到,养生非一朝一夕之事,经络养生不能执著于一经一穴,经络养生应是人体生命系统的整体哲学观的体现。

世间万物万事都有其明法明理,中医的特点是从整体认识宇宙和人体,认为“人”是天地之气和四时(四季)阴阳变化的产物。《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了天(自然)与人的相应关系。

中华养生文化讲求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今是冬春交替之际,从十二经络养生法之膀胱经、肾经养生调理法开始。

膀胱经的经穴养生调理方法

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藏津液、司气化、通水道、利小便的功能。膀胱经在肾脏的作用下走两条路:无形的热从汗液排出去,有形的热从尿液排出。如果肾脏功能不好时,容易出现尿多、尿少、汗多、汗臭味等。

说到感冒,人们都会认为是肺经出现了问题,其实感冒和膀胱经关系很大。怎么知道感冒是寒、是热,还是中暑呢?从膀胱经来讲它最怕寒邪侵袭,会使皮肤没有光泽,像地面的裂纹,很容易引起感冒。恶寒发热,寒伤阳经,热伤阴经。寒表现为不管高烧多少,都要盖被子,是热寒在做斗争,把寒气赶出去。

由恶寒发热引起的感冒,用姜来出汗、艾灸大椎;由热侵袭肺引起的感冒症状表现为咽喉炎、高烧、咳嗽,可用冰敷头部,也可服感冒灵或背部刮痧把热毒排出去。中暑者不怕冷,不能用姜水,而是用刮痧排毒。也可以从子午流注时间来判断感冒入哪条经。在下午3~5时膀胱经开,如果感冒发烧症状加重或伴有咳嗽,则说明感冒入膀胱经。

膀胱经不仅有藏水排尿功能,其最大的作用是,人体总的排毒通道主要在于此经,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上,相当于体表之间的通道,每个脏腑的后门,所以最直接的排毒途径必须畅通无阻。疏通膀胱经的方法有刮痧、走罐、拍打法,能出痧最好,也可以沿膀胱经从上到下用敲打法。

人体的背部是保健的重要部位。背部中线沿脊椎有督脉通过,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上有许多与脏腑相关的俞穴,经外奇穴华佗夹脊穴也与脏腑直接相关,对人体脏腑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背部刮痧民间多用铜钱、牛角、玉石板等调理,现在很多专业的医疗机构及养生馆多用泗滨砭石做养生调理工具。砭石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医疗保健方法,在背部应用砭石术的划法、擦法、刮法作保健不会发生危险,因此,特别适合家庭应用。

背部调理可用划法,手持砭板前部沿经脉划动,划动方向一般采取自上而下。沿督脉划动时也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向进行。背部调理使用最多的是刮法,可用砭石刮痧板的外弧形板刃刮背部。刮的方向一般采用由上而下,也可配合使用由中心向外的刮法。

背部调理法可促进背部及脏腑气血流畅,消除背、腰疼痛,预防和治疗脏腑疾病。上背部对应肺、心病,下背部对应脾、胃、肝、胆病,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小肠病。背部施砭石保健法还能消除体内积气,从而使腹腔压力、血压降低,使消化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正常。

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

①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正中,两筋之间,此穴较深,用大拇指点按,此穴是膀胱经五俞穴的合穴。治小便不利,是肾的保养区,中医常说“腰背委中求”,委中是腰背下肢的总开关,是治腰痛的重要穴位,效果极好,可用刮按拍打法。

②承山穴:位于腿肚下方凹陷处。治疗腰腿疼痛,配孔最穴治疗痔疮效果好。

③至阴穴:位于小趾外侧趾甲角旁开一分。治急性腰扭伤,可马上艾灸,温到沿线热气上腰,若没有艾条,烟、香都可以。急痛一定用急治的原则,也是经穴的远治疗法。

肾经的经穴养生调理方法

很多专著把足少阴肾经比喻成生命的瑰宝,人生的先天之根。

保养好生命的本钱——肾经

肾是先天之根,关系到人一生的生活质量,是生命的推动力。老百姓常说的“元气”就是由肾经产生的。

元气:是由精所转化,气不耗归于肝为血,血不耗归于肾为精,精不耗归于骨为髓。元气可濡养五脏六腑,推动经脉气血运行,也是长寿的物质。

肾居下焦,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藏精化气为生殖之源,有运化水湿,清除水肿,主持精神意识之功能。

肾经这么重要我们怎么用经络穴位调节它呢?

①涌泉穴:它是人体重要急救三穴(人中、中冲、涌泉)之一。涌泉穴古人很重视它,有一种保健法,每晚睡觉前用手心搓脚心,有性冷淡可温灸涌泉穴。

如果按此穴时无弹性、有海绵感,表示肾气虚。这种情况下用按摩方法效果不大,因为气血没有下来。如果脚很凉是体质虚寒之症,可艾灸涌泉穴,灸热了逐渐把气血引下来。还有的人会夜里脚心发热,脚放在被外,属于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按揉涌泉穴,也可用大蒜泥敷脚心。

②太溪穴:在脚社会竞争、工作节奏的步调逐渐的加快,“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感到疲劳并且不易恢复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更严重的是,这可能是严重疾病如糖尿病等敲响的警钟。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近年来被广为提及的“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念,并不仅仅是教大家如何被动地或者消极地去躲避那些使我们生病的“邪气”,而是将预防寓于养生之中,强调主动地、积极地去保养机体中的“正气”,从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为什么会感觉疲劳?

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觉,但客观上会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其完成原来所从事的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

先说说糖尿病,从教科书上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就是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但是,时代在变,疾病的表现也在变。

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我们发现糖尿病的症状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典型,特别是在早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明显出现“三多”症状。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一少”。这“一少”不一定都是消瘦,而更明显的表现则是体力下降,容易疲劳乏力。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感到疲乏无力,特别是感觉腿没劲儿,稍微活动就感觉全身困乏。如果脾虚得害,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到面色出现晄白或发黄的改变。

从中医的角度讲,疲劳乏力是由于机体的气血不足,身体无法及时得到气血的补充和支持,所以会出现四肢无力,全身疲劳的症状。气血不足,阳气不振是疲劳乏力的根本。

缺乏运动的人容易疲乏无力,这是因为“阳主动”,经常不运动,机体的阳气被遏阻,气血不能很好地流通运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都市白领阶层,每天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长期不运动锻炼,稍微一活动就气短乏力。

但是也有一些人运动之后身体却是更疲劳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脾虚的缘故。中医讲“劳则气耗”,这种人本来就脾气不足,加上过量的运动,就很容易消耗气血,更加容易导致乏力。所以对这种脾虚的人,建议大家要掌握好运动量。

缓解疲乏的办法

那么中医是否有缓解疲劳的方法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缓解疲劳的穴位和一些小技巧。

◎按揉大包穴法

【经验寄语】脾失健运,人易疲劳,振奋脾气,当理大包

【穴位定位】大包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简单的说即位于我们身体的侧面,在腋窝直下约两拳的位置。

【操作方法】

1)拳顶大包:将两手握拳,左右各一,拳头正面顶在腋窝下大包穴上,使局部产生酸胀感。约5分钟。

2)掌揉大包:用两手掌根着力放于大包穴,用力在大包穴及其附近旋转按揉,使大包穴产生酸痛的感觉。约5分钟。

3)掌搓大包:两手掌分别放于两侧大包穴,掌心相对,来回搓揉大包,使大包穴产生温热的感觉。约5分钟。

按摩大包穴总时间约2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多多益善。

◎按揉百会穴法

【经验寄语】疲劳乏力,阳气不为;升阳益气,急需百会

【穴位定位】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在头顶的正中心。

【操作方法】

1)点按百会:用大拇指指端或指腹用力点按住百会穴,使百会穴以及整个头部产生沉重感。约5分钟。

2)按揉百会: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百会穴,以局部产生酸胀疼痛感为宜。约5分钟。

3)摩百会:两手相叠,右手手心对准百会,左手手心置于右手手背上,两手一同用力摩按百会穴,以局部产生温热的感觉为宜。约5分钟。

4)振百会:用食中无名三指,快节奏,轻轻用力拍打百会穴。约5分钟。

按摩百会穴总时间约2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多多益善。

简单3招,远离亚健康

对于亚健康,还有简单3招,帮你远离亚健康。

◎拍膻中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描述: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立即毙命。虽然这只是小说家的臆想,但膻中穴的确是人体保健的要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处。它是人体好几个经脉交会的地方,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平时常拍、按膻中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畅通人的经气,调和气血。

《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现代研究发现,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活动。而点按该穴后可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还可以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经功能。

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按摩方法:每天拍38下,或者要拍60下。手搓热拍更好。

◎拍命门

命门穴作为人体的长寿大穴,是生命的一个门户,简单地说就是生命出入的地方,它位于人体背后正中线,也就是腰部的两肾之间,与肚脐眼前后相对。我们在找穴的时候,只要以肚脐为标准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在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命门穴。

经常拍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有很大的作用。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按摩的方法:站立,一个手放在肚脐上,另一个手放在命门上,可以揉80-100下,甚至200下。揉到腹部腰部发热。

◎揉耳朵

中医学认为耳为诸脉之会,宗经之所聚,大意就是说人耳朵经络与全身络连成一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耳朵的形貌就像倒卧在母体中的胎儿,人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节都反射到耳朵上了,因此按摩耳朵就像给身体的各个脏器在做按摩一样,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血气,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目的。

坚持搓耳朵,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以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度,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至少38下,有时间也可以搓揉60下,一段时间后,你就会觉得神志清爽、容光焕发。也有研究证明按摩耳垂,能达到抗衰美容的效果,爱美的女性朋友,可以试试。

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人体生命的原穴太溪穴,是补肾大穴。

肾虚还可引起腰腿酸软,每天早晚可将双手搓热,上下按摩两侧腰肾部,搓热为好,可加强肾部血液循环,还可以在肾俞穴拔罐,然后再按太溪穴,在调节腰肾的同时,把气血补到根源去。

③俞府穴:俞府穴是肾经的终止穴,位于锁骨下,此穴有利于宽胸调气散节,主治胸部疾病,尤其在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时,可拍打俞府穴、缺盆穴,天突穴拔罐。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