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人的身体、生活、工作之意义无庸赘言,对此几乎人人都有体验。清代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谈到“睡”这个问题时,颇为生动地指出:“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如其不信,试以无疾之人与有疾之人合而验之。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患疾之人,久而不寐,则病势日增。”
虽然,大多数人知道睡眠对健康、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并不十分重视睡眠,或未有防止失眠的措施在先,或忽视睡的质量,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时会有失眠之苦,而从事脑力劳动者为尤甚。
为了避免失眠的困扰,古人从饮食、生活习惯、卧具、卧姿、思绪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有助于安眠的要诀。
明代敖英《东谷赘言》说,多食之人有“五患”,其中之一就是“扰睡眠”。因此中国历代文献屡屡劝告,晚餐不可太迟过饱,睡前不可饮浓茶、喝烈酒等,如南朝梁任防在《述异记》就说过香茗“煎服令人不能眠”。
为了能安眠,古人提倡就寝前应适当散步和洗热水脚。清代((养生随笔》主张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如此则可从动中求静,有助于人睡和安眠。
热水洗脚则既使分布于脚底某些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穴位(如涌泉、失眠、内太冲等)获得刺激,又可减少脑部充血,帮助安眠。苏东坡的“主人劝我洗足眠,到床不复闻钟鼓”诗句,正是他的真切体验。
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卧具、卧姿、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睡眠。枕头的高低和软硬应适当。《养生随笔》引前人的经验说:“(枕)酌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适。”至子卧姿,孔夫子主张“寝不尸”,即不宜仰卧,而应侧卧。
唐代孙思邀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躺到床上后,孔夫子劝导“寝不语”,不宜滔滔不绝谈话,避免脑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宋代蔡季通也在《睡诀》中言简意赅地写道:“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为避免失眠,古人特别强调就寝前应脑子放松、情绪平和的重要意义。
明代庄元臣《叔宜子·内篇》指出:“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就是说,睡到床上时,脑子不要老是想着睡眠这件事,而是听其自然,如此则易于人睡,且睡得沉稳。
以上列举古人一些睡眠论述,虽是千百年前之见,但至今依然是安眠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