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凛,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今年最冷天气的厉害了,那么也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年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作为压轴出现,是吸千年寒冰之灵气,携万古冰川之气势,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虽偶有晴天暖阳相照,但凛凛寒风依然占据主场优势,让人们忘不了它。
大寒的由来
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古人有写道: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可见此节气不一般!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三候
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习俗
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
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但我们也要做好以下几点:
大寒养生
|精神——心情舒畅
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生活——睡前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孕妇可在家做做瑜伽运动。
|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药食补肾,可选用一些温肾壮阳益气的中药:
常食用补肾食物及中药:壮阳药膳常选用的中药有鹿茸、鹿角胶、巴戟天、肉苁蓉、川杜仲、胡桃仁、海马、菟丝子、蛤蚧、淫羊藿以及牛鞭、鹿鞭等。
选用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公鸡、鹌鹑、麻雀、乳鸽、虾等。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按中医养生专家指示应该,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一天到晚要记得增添衣物防寒防风。正应对了那句老话:“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因为一般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容易受寒,引发疾病。许多女性体质易寒凉,女性在阴阳里属阴,往往被形容为月亮,水容量高,更易寒凉。在大寒节气,更应做足保暖功课。重点部位就是腰、膝、双脚,尤其是经期,要添加衣物,适当饮食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