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几招教你不再“寒气逼人”
平常生活中,总有些人会有以下症状:
特别怕冷,日常穿的也比别人多,不小心吹了凉风就受风寒了;
经常手脚冰凉,甚至大夏天也是如此;冬天,盖了一晚上的棉被也还是如此;
如果一不小心吃了生冷的东西就会肚子疼、拉肚子;
有些女性,每到生理期的时候就小腹冷痛,需要热水袋温敷才能缓解,严重的都要吃止痛药。
有以上症状的,基本都属于中医所讲的阳气虚。
何为阳气?
《黄帝内经》里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古人将人与阳气关系比作自然环境与太阳的关系,如果自然环境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万物不能生长。
《黄帝内经》还提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说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靠的是阳气。《黄帝内经》的这两段描述告诉我们,阳气具有温煦、兴奋、激发、推动、抵抗疾病的功能。阳虚之人,因体内阳气不足,会出现手足不温、平素怕冷、精神不振、睡眠偏多等特征。
阳气如此重要,我们要如何补阳、护阳?
1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微微出汗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例如,慢跑,这种有氧运动,能让你微微出汗,切记不要出大汗,因为大汗会使阳气随汗液外泄,反而增加了阳气的消耗。
2房事有节
适当的性生活可以对调节体内的生理机能,能够促进生理与心理健康。但过度的性生活,会耗费人体肾中的精气,会提前耗尽肾阳,导致阳虚。每个人的肾阳是有限的,只有小心保护,才能健康长寿。
3注意保暖
保暖,显得很重要。在秋冬季节,天气开始转凉时,一定提醒自己添加衣物,这样能保护好体内的阳气。现在很多年轻女性,追求时尚,天凉了还穿着露脐装,这样非常损害阳气,长期如此,会导致或加重痛经、月经错后、宫寒不孕等病症。另外,夏天切不可贪凉整天待在空调房里面,应适度到户外接收自然界的阳气。
4不要长期熬夜
晚上是阳气潜藏,修复的时候,如果熬夜就会强制调动阳气出来工作,造成阳气的过度消耗。长期熬夜会使阳气持续损耗,入不敷出,而且睡眠时间不足,使阳气得不到补充,进而发展成阳虚。
5艾灸养生
平常可以艾灸关元、命门两个穴位,每次大约15-20分钟。艾灸应在上午阳气生发的时候进行,不要晚上艾灸,不利于补阳,而且可能会影响睡眠,另外有明显发热、月经期间、孕妇不要艾灸。
6科学饮食
食物分为热性食物、凉性食物,如果过多的食用凉性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等,会损耗阳气,而影响健康。
另外在平时,可以多吃点热性、温性的食物,以此来补充阳气、调节身体。例如,肉桂、生姜、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羊肉、鹌鹑肉、韭菜、芥菜、青椒、辣椒、板栗、洋葱、荔枝、龙眼、核桃等。
补阳药膳
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款简单、容易操作、效果不错的补阳的药膳给大家。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克、生姜20克、当归15克、料酒、盐适量
做法:
1、生姜洗净、切片;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
2、羊肉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块。
3、把当归(与刚刚浸泡的水)、生姜、羊肉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少许料酒。
4、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小火炖至羊肉烂熟,即可吃肉喝汤。
养生提示:此方由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生姜是散寒温阳的高手,当归是补血健将,羊肉具有补元阳、益血气的功效,三者组合,具有温中散寒,温暖机体,是补充身体阳气最经典的食疗方子,常服可以改善阳虚体质。
姜枣枸杞茶
材料:生姜20克、大枣5颗(去核)、枸杞子15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生姜、大枣、枸杞子洗净,放入养生壶中,加入清水3碗(约300ml),大火煮开后调小火,再煮20分钟,加入红糖适量调味即可。
养生提示:姜枣枸杞茶具有温阳散寒、补气养血的功效,非常适合阳虚体质的人日常代茶饮。常喝此茶,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另外大枣、枸杞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对女性朋友还有美容养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