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5岁小男孩误诊“咽炎”长期吃药不见好,检查结果是患上抽动症!

  5岁小男孩误诊“咽炎”长期吃药不见好,检查结果是患上抽动症!

  自从进入冬季,天气干燥,很多小朋友会有咳嗽的情况发生。

  没有明显其他感冒特征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患上的是咽炎,自行的在附近药店购买咽炎药!

  最近医院接诊的一个病例就是这种情况:

  小男孩5岁了,家长说孩子有反复不愈的“咽炎”,也给孩子吃过很多治疗咽炎的药物,就是不见好。

  宝宝总是感觉咽喉不舒服的样子,经常不断地清嗓子。

  就诊时短暂的几分钟里,可以听到孩子频繁发出“吭吭”的声音。

  其实,这个小男孩子的病并不是什么咽炎,而是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

  “什么是抽动症啊?为什么清嗓子会与抽动症联系上?”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多发于3至15岁的儿童,该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五官多个部位抽动,比如眨眼睛、嗅鼻子、摇头、耸肩、嘴角抽动、频繁清嗓子等等。”

  抽动症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宝宝的“吭吭声”是咽喉部肌肉抽动的结果,入睡后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在陌生人面前或紧张时会加重。

  “很多家长将多动症与抽动症混淆。简单区分来说,多动症主要是坐不住,而抽动症则是面部或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很多孩子频繁地出现眨眼、摇头、耸肩、清嗓子等动作,往往家长们并不是太在意,以为是孩子故意捣鬼或是模仿,其实这很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症状。

  抽动症常被误诊为眼科、耳鼻喉科疾病

  小儿抽动症在门诊很常见,除了癫痫患儿,最多的就属抽动症患儿。但由于其发病表现类似于结膜炎、咽炎、多动症等疾病,所以这类疾病很多容易被误诊,当作眼科、耳鼻喉科等疾病来治疗。

  “门诊上时常会遇到被误诊的小患者,比如有的孩子经常眨巴眼,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孩子看手机、电视太多了,用点眼药水就好了。可是用了一个星期的眼药水也没有好转,最后辗转才来到儿科门诊。特别是一些频繁清嗓子的患儿,会被误诊为咽炎、肺炎,长时间用药。”

  小儿抽动症开始可能会单一的表现为表现为眨眼睛或清嗓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抽动症状会变多,可能会出现眨眼、嗅鼻子、耸肩、清嗓子等一系列抽动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抽动症治疗不及时,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为频繁的怪动作会让孩子被身边人取笑,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个别延续到青春期以后,症状会越来越厉害,比如将来面试找工作,可能会不自主的做鬼脸,直接影响面试成绩。

  少喝功能饮料、少用电子产品避免诱发抽动症

  前段时间一上海退休老教授关于幼升小“牛蛙战争”的文章中,孩子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患上抽动症,家长后悔不已。

  “小儿抽动症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除了遗传,这个病多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孩子经常情绪紧张、压力过大也是抽动症的诱发因素,所以在孩子确诊时,家长要做的除了配合治疗,更多的是要反观自己的行为。

  家长发现孩子的这些奇怪动作,一定不能生气的责备孩子,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另外,喝功能饮料,长时间用电子产品,吃膨化食品都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为了避免更多抽动症被误诊,颜主任建议,如果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要先排除结膜炎、咽喉炎。如果确诊为小儿抽动症后,要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们交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避免这些因素诱发或加重抽动症。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