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子宫肌瘤——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子宫肌瘤相当于中医“石瘕”一病,多发于30岁以上的妇女,约占10%-20%,故为妇女多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又称子宫纤维肌瘤,是子宫的实性、良性肿瘤,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的剌激有关。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情志失调,忧思过度引起肝脾不和,致使冲任功能紊乱,气血瘀积或痰湿凝滞,郁久而成癥瘕。如久病失血,则气血双亏,出现体虚病实之证。

  【临床表现】子宫逐渐长大,较坚硬,多于下腹触及肿块,一般无触痛,时感腹痛,月经量多,或带经日久,或有带下,腰痠痛,身倦乏力,头晕、心慌、五心烦热,舌淡,脉缓而细弱。

  【治则】以活血化瘀,通经散结为主法。

  【取穴】关元、中极、水道、归来、中空、八髎、痞根、行间、隐白等穴。

  【剌法】以毫针刺入腹部穴位1.5寸深,或用火针速刺腹部穴位;隐白穴,亳针刺入3分深,痞根穴用灸法。

  【病案举例】

  例1靳某某,女,30岁。

  主诉: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

  病史:患者于上月体检时发现小腹部肿块,经B超诊断为“子宮肌瘤”,大夫建议手术切除,妇科检查时诊断“右侧附件炎性包块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观察确诊。患者于1988年曾作人流,术后月经前后不定期,经量少,经色黑,小腹冷痛,服中药等效果不显。

  现症:周身乏力,性情急燥,小腹时有疼痛,纳可,夜寐不安,二便调。

  望诊:舌质淡,苔白。

  切诊:脉沉细弦。

  查体: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子宫右方现不均质团块,大小约3.2厘米X2.9厘米。诊断为“子宫肌瘤”。

  辨证:肝郁气滞,气血瘀结以致石瘕。

  治则:调气活血,化瘀通络。

  取穴:关元、大赫、气冲。

  刺法:以中等火针,用速刺法以温通之。

  针刺后,小腹冷痛减轻,继用上方,3诊时火针点刺关元、中极、水道、归来、血海、三阴交,症状继续减轻,月经逐渐正常,用以上穴位,共治疗2个月,每周3次,B超检查结果,回声正常,子宮肌瘤消失。

  例2田某某,女,45岁。

  主诉: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

  病史:患者于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大小如怀孕4个月胎儿。素日月经淋沥不断,最长一次行经50多天,经量多,质稀如血水,有血块,血流不止,血色素下降,卧床不起,身体虚弱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

  望诊:面色黄,舌质淡,苔白。

  切诊:脉细数。

  辨证:气血瘀积,冲任失调,日久以致血亏气少之虚证。

  取穴:关元、中极、隐白、痞根。

  刺法:以毫针刺关元、中极1,5寸深,先补后泻,留针30分钟。隐白穴剌入3分深,痞根穴用灸法。1诊后下血停止,乏力、心悸消失。按原方治疗两个月,月经正常,妇科检査子宫缩小,接近正常大小。

  例3杨某某,女,44岁。

  主诉:经血不止已达半月。

  病史:患者子官出血不止,已持续约半月,经某妇产医院诊为“子宫肌瘤”,月经周期不准,行经量时多时少,色淡,有时伴紫黑色血块,腰腹疼痛,轻度浮肿,心悸气短,厌食,二便正常。

  望诊:面色红,舌苔白。

  切诊:脉细弦。

  辨证:腹有癥瘕,瘀阻经络,瘀而化热,热迫血行,病程曰久,耗气伤血,遂成气血俱虚之证。

  治则:调气止血,通经散结。

  取穴:行间、中空、八髎、痞根。

  刺法:痞根穴用灸法,余穴以毫针刺之,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

  针后漏血减少,精神好转,加针肾俞3次,月经基本恢复正常,又针5次,经某妇产医院检査,子宫肌瘤已消,但宫颈糜烂较重,经电烙治疗致出血量增多,加针脾俞,余穴同前,针两次后血止。患者仍有心悸气短之感,又针数次后停针观察3个月,经妇产医院检査,肌瘤全部消失,子宫体、宫颈正常。

  【按语】子宫肌瘤为妇女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需手术切除。笔者以火针、毫针、艾灸,以微通、温通经脉,调气行血,消瘇散结,祛除肌瘤,给患者带来了福音。此病初期,多因气血瘀积而致癥块,发于胞宫,古人皆称之为“石瘕”,此时正气尚充,故为邪实之证,可治以活血化瘀、调气散结法。如病程日久,冲任失调,月经发生异常,多有出血不止等症,久之气血两亏,旁及五脏六腑,变生诸症蜂起,此时瘤体未除,而正气已虚,故为虚中挟实,实中挟虚之难治之证,其治法当以补泻兼施,微通、温通之法酌用,方能奏效。病例1中,以火针刺关元、大赫、气冲等穴温通经脉,行气血散结而获愈。例2中虚实挟杂,但虚实之比,气血虚已成标急之证,故治以剌关元、中极补肾气,刺隐白补脾气以统血止血,灸痞根以温通经气,消散结块。此处方中隐白穴为脾经井穴,是古人治崩漏之要穴,临证可针可灸;此穴位于下肢拇趾之端,连接阳经之气,有升发之功,故可治下血崩露之证,是止血治标之主穴。痞根穴出自《重编医经小学》-书,位居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半,古人每遇痞块、瘰疬之证,常用此穴针或灸之。笔者治子宫肌瘤,多艾灸此穴,临床效果较好。例3中亦属虚实挟杂之证,先针行间穴调肝气而化瘀,刺八髎、中空通经调气以散结,灸痞根以温通,临床取得效果,因病人久病体虚,故在复诊中加刺肾俞、脾俞以补脾益肾,调补气血,以上穴位共同起到了调气止血、通经散结、治愈疾病的目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