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脚对人体治病和保健的重要作用,因此,脚被称之为“人之根本”。《黄帝内经》中说:“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做好足部的保健,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对我们的一些疾病也有治疗和减轻的作用。
足浴是足部保健的重要形式,在秋冬季节,为广大家庭必选的一种养生保健方式。简单的来讲,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增强抵抗力,通过中药泡脚还可以调理疾病。
从本期开始,中药通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足浴养生的一些知识。
《足浴的正确方法》
『足浴盆』木盆最佳,因为保温效果更好;盆的高度也有要求,以装水后水能没过踝关节为佳。
『温度』35~45度为宜。
『时间』一般30~40分钟/次,1~2天足浴一次为宜;针对于某些疾病的患者,如感冒日久不愈、糖尿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常年顽固性头痛、高血压等患者,足浴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这样效果更佳,但不要超过1小时。
此外,泡脚在晚上9点左右最佳,因为此时肾经气血比较衰弱,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可补肾强身。
『足浴配料』泡脚时,可以加入一些配料,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比如说生姜,盐或者是中药等,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选择。(中药配方,详情见后)
『足浴效果』判断足浴效果的标准就是感觉后背出汗时为宜。如果等到全身冒汗的时候,身体会因为出汗太多,而导致盐分降低,那就已经过度了。
《足浴的不宜人群》
1、妊娠、月经期中的妇女和婴幼儿不宜泡脚;
2、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
3、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
4、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5、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
6、如果是糖尿病后期并发症患者,或者是周围神经炎患者,对温度感觉比较迟钝,在自己一个人的情况最好先不要做足浴,应该等家人试好合适的水温后再开始,不然很可能因为对温度不敏感而把自己烫伤。
《常见疾病足浴方》
---足浴感冒篇---
感冒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像只是感冒初期的情况,使用发散的方法就能有效。但如果是感冒日久,郁滞于体内的寒气就会热化,再使用发散的方法就行不通了。所以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感冒可以使用的足浴方。
感冒初期,外邪在最浅表的阶段,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这时候可用麻黄桂枝汤做足浴,能很好的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麻黄桂枝汤
组成:麻黄、桂枝、紫苏各15g,生姜、白芍、甘草各10g
注意:使用此方足浴,以微微有汗出为度。就是说,足浴时要直至出汗,但是又不能出太多的汗时结束。然后要休息,最好是在床上盖严被子,注意保温,不要吹风。
方解: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郁,配温经散寒、通调营卫的桂枝,以及益阴敛营的白芍,来加强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生姜性温善发散,可加强桂枝温通经脉的作用,又可助麻黄发汗。甘草既可以缓和麻黄的峻烈之性,又可以保护正气不受伤害。几味药同用,能调节营卫,使闭合的腠理打开,恢复正常的功能,感冒也就好了。
流行性感冒,有传染性,发病季节人群都比较集中,患病前一般与感冒患者有过接触,以头痛、咽干、咳痰多等症状为主。可用解毒汤来进行足浴。
解毒汤
组成:板蓝根、金银花各20g,连翘、菊花、芦根、桔梗各10g
注意:使用这个方子做足浴要注意的是,煎煮的时间不要过长,15~20分钟即可,以免损伤各药的清轻之气。
方解:板蓝根、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品,能杀灭病菌,连翘辟秽解毒,菊花上清头目,桔梗宣肺利咽。
体虚感冒,这类患者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正气不足,感冒后容易缠绵难愈。感冒后一般表现为神色疲惫,呼吸短促无力,懒言,咳嗽无力。以参苏汤做足浴来调养,效果很好。
参苏汤
组成:党参、黄芪、甘草、苏叶、前胡各10g,细辛6g。
方解:党参、黄芪、甘草益气扶正,使邪气得出,苏叶、前胡疏风解表,细辛解表散寒。此方治疗体虚感冒贵在坚持,最好出现症状后每天使用直至痊愈。
感冒入里化热,迁延日久不能治愈,以致寒邪入里化热的患者,多以火热的表现为主。如咳吐黄痰,声音嘶哑,咽喉肿大疼痛的,要以清里热为主。用黄芩汤做足浴就是不错的选择。
黄芩汤
组成:黄芩、栀子、薄荷各15g,石膏、玄参各10g
方解:黄芩善清上焦之火,栀子三焦火皆可清,能又引火下行,石膏清肺,玄参解毒利咽,薄荷发散郁热。此方既可清解郁热,又可去火解毒,是治疗感冒日久化热的好足浴方。
感冒是我们日常中最常遇到的病症,看似普通简单,但如若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系列并发症的产生。所以治疗感冒不可掉以轻心,要正确认识自己感冒的类型以进行正确的治疗。足浴就不失为个好方法,希望大家能广泛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