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古人的四季养生法,不知道太亏了

  《内经》提出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规律来调节生活秩序及精神活动,提倡“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来说就是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第一,春季养生法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推陈出新。天气转暖,容易出现“春困”现象。人应该晚卧早起,漫步于庭院、田野,呼吸新鲜空气,舒展形体,活络筋骨。转春季节,乍暖还寒衣服要逐渐减少,春天宜“捂”,俗话说“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头带”。春季饮食宜吃清淡可口食品,不宜过食酸涩、油腻、生冷食物。春季情绪要保持疏泄畅快,不宜抑郁恼怒。春季是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气管炎、流行性脑膜炎等流行病的好发季节,因此,要做好防病保健工作。

  第二,夏季养生法。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暑气逼人,汗孔开张,皮肤多汗,容易耗气伤津,以致精神疲倦,容易中暑。人应该晚卧早起,午间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不宜在烈日下劳作,以避免中暑。大汗时,不可过凉,图一时之快,以致损伤阳气。可适当进食清凉饮料,如西瓜、绿豆汤等清暑解热止渴。切忌暴食冷饮、生冷瓜果及不洁食品,防止损伤脾胃。

  这也是《内经》“春夏养阳”的精神。暑热扰心,容易心神不安,应该消夏避暑,“心定自然凉”。同时避免夏季容易发生的一些流行病,如急性胃肠炎、肝炎等。

  第三,秋季养生法

  初秋余暑未尽,民谚有“火烧七月半”之说,晚秋天高气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应当早睡早起,情绪不宜躁动。秋季天气干燥多风,容易消耗津液,应该多食清凉、滋润、生津之品,如蜂蜜、生梨、甘蔗等,另用百合、莲子烧汤代饮料。秋风萧瑟,草木落叶,容易产生悲凉之情,应保持心情愉悦,收敛神气,避免忧郁、惆怅。天气渐渐转凉,衣服不宜骤加,所谓“秋宜冻”,以锻炼耐寒能力。

  第四,冬季养生法

  冬季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季节,万物生机潜藏,草木凋零。人应该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劳作不宜过度,以避免阳气外泄。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可以增强人体抵抗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亚健康、体质虚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患者,此为最好的调理方式,这也是《内经》“秋冬养阴”的精神。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