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夏季饮食养生——需因人因时制宜

  古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机体从正常的生长发育开始,吸收各种类型的充足营养,进而完成多项生理功能都离不开健康合理的饮食。然后想通过饮食滋补养生,一日三餐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最基础元素,饮食恰当并且进行合理的搭配,对人们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深远。

  1

  不同的体质,饮食不同

  夏季应时养生,除了考虑到季节的暑湿热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只有做到因人因时制宜,才能达到“因时养生”的最佳境界。

  湿热体质宜食“苦”

  夏季自然界湿热蒸腾,湿热体质的人在夏季会感觉不适应,比如身体沉重,胸闷,身热,面赤,脉数,头面多油,头发多油。对于这类“苦夏”人群主张多食用“苦味”,而且最好是寒凉的食品。

  《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中医认为苦寒食品能燥湿清热,还可以健脾气、除潮湿,可以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湿热之气。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根据《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人参、太子参、苦瓜、百合、菊花、陈皮、佛手、桃仁等属苦味之物。

  寒性体质宜食“温”

  夏季阳气在表,体内阳气不足。就好像夏天天气热,但井水是凉的一样。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天气热,此时人的消化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会出现脾胃失和,吸收不好,出现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等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严重的还表现为乏力、腹胀、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少数女性还会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浮肿等妇科症状。这类体质偏于寒凉的人在夏季就不宜过多食用寒凉食品,而要多吃一些温热食品。

  因此,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实际就是针对这类寒性体质的人而言的,对于热性体质、湿热体质的人来说尽量不吃过于温热的食品。

  热性体质宜食“凉”

  素体阳热旺盛的人,比如经常爱上火,或大便干燥,或爱喝冷水,喝完后也不觉得不舒服,反而觉得很爽。

  那么在炎热的夏季尽管他们阳热在体表,体内阳热偏少,但还是比一般阴阳平和的人阳热偏多。此时,可以多吃一些寒凉食品,以保证正常的阴阳平衡,但也要注意不可过多食用寒凉,以免矫枉过正,损伤阳气。

  体质虚弱者宜食“酸”

  夏季暑热湿气蒸腾,人们一般出汗较多,这样可以帮助机体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和湿气。

  对于素体阳气偏虚、阴气偏虚或气虚的人而言,由于过多出汗,不仅损伤机体阴液,也会使阳气随着汗液而丢失,出现“气随津泄”的表现,从而出现类似大汗淋漓、气短乏力、神昏等表现。因此,对于这类人群主张多食用一些酸味食品,酸能养阴益气,酸能收敛固汗,防止汗出过多造成的津液大泄。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等能敛汗生津,健胃消食,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

  根据《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柠檬、乌梅、酸枣仁、石榴皮、山楂、橙子、猕猴桃、马齿苋等都属于酸性的食物。

  2

  宜清淡

  《吕氏春秋》中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经常吃肥甘厚腻、煎炒烹炸、过于辛辣的食物,可在体内生痰湿,日久使肝阳上亢、脾阳虚衰。其实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尤其是夏季。

  因为在夏季,人体本身顺应阴阳变化而出现阳气宣发,常吃肥甘厚味黏滞难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负担,造成脾阳虚弱,而出现痰湿。

  故《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

  3

  宜滋补

  《遵生八笺·夏季摄生消息论》曰:“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

  夏天暑热当令,阴气易受损害,进食补肾之类药以顾护肾水。夏季膏方中辛温燥烈之品应慎用,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加之夏季汗出较多易致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处方用药时应全面考虑,适当用滋养阴津的药物,保证人体阳气阴血和调。

  4

  慎食生冷肥甘(不应恣食生冷)

  《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

  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人体胃肠功能下降,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万物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此时若过度贪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机体的阳气,尤其会伤脾胃之阳,使寒湿盛于体内,不易被脾胃消化造成上吐下泻。

  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恣食寒凉蔬果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

  儿童脾胃运化功能弱,如常吃生冷食物极易损伤脾阳,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如果不从饮食上进行纠正,听之任之,就会造成胃肠疾病,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过程,容易气虚血亏,血的特性是喜温恶寒,所以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经期、产后更要注意。

  过食生冷不仅伤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宫寒症引起白带过多,痛经,甚至不孕。中医治疗不孕症首先要求忌生冷,所以夏季吃生冷一定要节制。

  5

  饮食要注意卫生

  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饮水洁净,不得瘟疫。”“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钻燧改火,可去温病也。”说明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不干净的饮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调疾饮食辩》中说:“春夏大雨,山水暴涨,有毒,山居别无他水可汲者,宜捣蒜或白矾末少许,投入缸中。”

  《本草正义》中记载:“故时疫盛行,宜浸贯众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水沉一枚,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又其独著。”这些记载体现了古人在预防夏季消化道传染病方面的聪明智慧。

  夏季尤其是长夏,潮热的气候特别适合细菌和病毒的滋生繁殖,再加上夏天人们喝水多,胃酸被稀释,消化道的防御功能减弱了,再不注意饮食卫生就特别容易患肠炎、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

  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不要买变质的食材,食物最好现做现吃,过夜食物要充分加热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不要过食生冷,保持脾胃功能的强健。注意这些方面就可以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6

  夏季易消化不良,可按摩3个健胃消食的穴位

  夏天,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的痛苦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很深的体会,这边就不多说了。

  中成药健胃消食片一直都卖的很好,很多人家的家庭小药箱里都备着它。是药三分毒,中成药再好也有副作用,还需要花钱。

  身体上就有几个健胃消食的穴位,非常好用,既绿色又不花钱,为什么不把他们利用起来呢?

  下脘、足三里、四缝这几个穴位都被称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简单,人人都能学会。

  可以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胃口不好的人每天做一两次,坚持下来,胃口就会慢慢变好。

  如果消化不良的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胃部疼痛、呕吐、腹泻等问题,可以找针灸大夫帮你在这几个穴位上扎针,效果立竿见影。

  1、四缝穴点刺加按摩助消化

  食欲一直很差的人,可以到医疗器具店买个三棱针或者采血针,对四缝点刺,在配合其他几个穴位按摩。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针刺放血,效果很神奇。

  2、下脘助消化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3、足三里助消化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艾灸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不错。

  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足三里就是人体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健康无忧。

  日常健胃消食,用上面几个穴位就行。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功到自然成!

  7

  夏季易肠炎腹泻按摩两个穴位

  夏天有的人好闹肚子,急性胃肠炎比较多,胃炎呕吐,肠炎腹泻也比较常见,有些人上班带盒饭,中午可能坏掉了,大家舍不得扔就吃了,还有像一些人生吃瓜果,可能会有胃肠道炎症,怎么办?

  腹痛腹泻——足三里

  足三里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这是肚腹问题,就是足三里的问题。经常按足三里穴会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也是我们人体强壮穴。没事的时候或者开会、上课的时候,自己按一按足三里,没病也可以预防。

  急性胃肠炎——委中

  委中穴在我们的膝盖后面有一个腘窝,腘窝的正中间,就是叫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可以治疗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在委中穴上用针放血后再拔罐。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