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时珍说药——防风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曰芸、曰茴、曰蕳者,其花如茴香,其气如芸蒿、蕳(jiān)兰也。(《本草纲目?卷十三?防风?释名》)

  杲曰:防风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钱仲阳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本草纲目?卷十三?防风?发明》)

  【效用特点】

  辛、甘,微温。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风热表证。其辛而微温,甘缓不峻不燥,故前人称为“风药中润剂”。

  2.止痒:用于风邪闭郁肌表而致皮肤瘙痒。

  3.胜湿止痛:用于风湿寒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本品善祛全身风寒湿邪,但作用较平和。

  4.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及内风所致项背强急,口噤,手足痉挛,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本品祛风作用好。

  此外,炒炭又能止泻,用治腹痛、泄泻等证。

  【养生评述】

  防风药用其干燥根,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浅黄色者为佳。切片,生用或炒炭用。防风因为擅长治疗风证,能防止风邪侵袭,故名。李时珍认为其名称就是因为能祛风之故。

  防风在治疗表证方面虽常和荆芥同用,但更多用于肌肉酸痛,所谓防风防治风邪侵袭,即其道理。古代医家强调用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

  荆芥祛肌表之风,防风祛肌肉之风。荆芥祛风的部位更表浅。防风的作用很特别,其能发汗,又能止汗。取其止汗,常与黄芪、白术同用,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

  李时珍引用李杲的话,云:“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防风祛风作用好,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其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壅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证。

  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多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防风祛风不损阴,作用平和,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经临床随证配伍,可治多种风邪,故有风药中润剂的说法。

  防风能止泻,又能通便,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其祛风力量,却有止泻之功,可用于腹泻。在止泻方面,若因外伤风邪,中医认为肝木乘脾导致脾胃受伤,表现为完谷不化、腹痛即泄泻者,此即所谓“痛泻”,其根本原因在于肠内有“风邪”、“湿滞”,用痛泻要方(防风、白术、陈皮、白芍),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达到止泻作用。若防风不炒不宜用于泄泻。

  【养生特点】

  防风因能祛风,在美容方中常选用之,可以用来治疗面部扁平疣、蝴蝶斑、痤疮、雀斑以达到美白作用,同时也就达到了靓肤的作用,临床可以用于治疗面色晦黯者。

  【养生验方】

  1.自汗不止:防风去芦为末,每服二钱,浮麦煎汤服。

  2.偏正头风:防风、白芷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

  3.破伤中风,牙关紧急: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