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贯穿于整个治疗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存在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走在了生命的边缘,给家庭带来了重大的灾难。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个人背景、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从沉重的精神压力中解脱。

  1、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

  ①稳定性心理

  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大多病程较轻,对疾病的好转充满信心,情绪较稳定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喜欢广泛的收集关于疾病的相关信息,了解自己疾病的进程及治愈的可能性。

  ②焦虑和恐惧心理

  患者既往是身体健康条件很好的人,得知自己患了血液病,心里往往承受不住沉痛的打击,产生了各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病人通常会想到自己努力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丰富多彩的人生即将与之告别,而自己又无法摆脱扭转这种局面,因此呈现失眠、忧虑、高度紧张等状态。再加上求医过程中不断变换住房等陌生的环境、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都可以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③悲观与绝望的心理

  这类患者对血液病缺乏充分了解,认为得了血液病就是得了绝症,再加上血液病病情迁延,好多病友又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患者是一种负性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多应用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疗程长、副作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改变等给其带来不便,因此心理上感到极度的悲观绝望,精神上高度紧张,再加上医疗费用的压力,想到会失去应有的家庭及社会地位,人生道路上受到了如此之大的挫折,悲观心理出现,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2、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措施

  ①树立信心满足要求

  首先应树立患者的自信心,患者求诊时做到热情接待,能认真、婉转、正确、清楚的交待病情,帮助患者熟悉就医环境,建立康复信心。对患者倾注爱心,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并对各种疑虑给予合理有效的答复。调动患者积极地心理因素,使患者充满信心和希望,以渡过漫长和多变的病程。根据病情及患者的理解能力给予合适的健康教育,包括帮助患者家属获得照护患者的知识和技能的宣教工作。

  ②疏导宣泄、倾听治疗

  由于患者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人生履历各不相同,对疾病的理解程度也不相同。例如从年龄上来看,儿童担心的是他所受的疾病的痛苦;青年人更多担心的是自己的将来,及将来的劳动能力、生活能力;而中年人担心的则是自己的亲人,如未成年的儿女及年迈的双亲等;老年人相对而言心理负担较轻。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心里疏导很重要。

  ③认知行为治疗

  根据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病程中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把认知疗法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心理调节上,让患者掌握一些相应的日常护理保健知识,深入浅出讲述有关血液病的知识,提供目前的治疗信息,从而解除患者因缺乏有关医学知识而造成的心理恐惧和焦虑,达到舒缓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