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顽固性失眠患者,他们每天都是似睡非睡,即使入睡后也极易惊醒,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一点睡意。因此,由于长时间无法睡好,每天都头昏脑涨,无精打采,秃顶,血压高,记忆力明显下降。对工作、生活总提不起一点兴趣。许多人过早秃顶,更是患上了糖尿病。三四十岁就像60岁的老头子,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睡眠对于糖尿病而言,其实真的很重要。每天睡得香,睡眠足,人体内分泌就有规律,可以使血糖稳定,波动幅度小;反之,如长时间睡眠不安或睡眠不足,人就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使血糖不稳定,波动幅度大。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最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神安形和”。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以及人们热衷于夜生活,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现在每天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可怕的是,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较少的睡眠时间,生物钟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我们知道,每个人需要的睡眠的时间长短依赖于多种因素,其中就包括年龄。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每晚7~8小时的睡眠是最佳的,当然可能有部分人所需睡眠的时间可以适当少一点,每晚睡足5小时就可以了,而另外一部分人则需要睡得久一些,每天需要睡足10小时。
睡眠时间太少,就会造成“睡眠债务”,就像向银行透支一样,最终你的身体要付出一定代价来偿还这个“睡眠债务”。时间长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就容易紊乱,就会出现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
睡眠差和疲乏是怎样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在一项相对较小的研究中,48名糖尿病患者填写了一份问卷,其中包括一些量表用以评估受试者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疼痛和抑郁程度。受试者平均年龄60岁,女性占46%。
参加者进行了6分钟步行实验以确定身体功能状态。研究者还采集了其他的关键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诊断年数、BMI、并发症数目和血糖控制情况(HbA1c)。
研究者分析了每个量表及关键指标与“疲乏”的关联性,进而利用回归分析,找出“疲乏”的最强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发现:按相关性大小排列,与“疲乏”显著相关(P<0.01)的因素有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抑郁程度和BMI。
疲乏不仅降低运动的欲望,还可能减少运动带来的好处。在逐步回归分析中,睡眠质量解释了38%的“疲乏”原因,BMI解释了13%,疼痛解释了6%。其他上述因素均未发现与疲乏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这些发现看起来很容易理解,睡眠不良当然是“疲乏”一个很强的预测因子。该研究也得出了“疲乏”有关的其他重要结果。首先,6分钟步行实验显示,疲乏程度重则机体的功能状态差,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疲乏不仅会降低运动的欲望,还可能减少运动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