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是跟着老师学完套路后自己练。也有一开始跟着碟子学,学会后自己练。这样习练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较长一段时间不见进步的现象,总觉得缺点什么,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找不出问题所在,再练就是盲目地瞎练,甚至可能越练越糟。冷静下来,对照规范的榜样检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不在大形大架,而在于细微处和转折处。很多动作只有笼统的空架子,而缺少细微充实的内容。岂不知一套拳或一套器械,每一个动作并不是定势好就算好,而在于它充实细致的内容。有没有韵味,充实不充实全在于每一处的细微之处。
1
一腰胯的主导作用
太极拳论中有一条真理,“以腰脊之力带动四肢运行”。其实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认为它是皆之所有动作的真理,那就是教条,是死搬硬套。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腰和胯是两回事,有的动作是腰动胯动,有的动作是腰动胯不动。如果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再怎么练也练不好。如云手一势,左脚向横向左迈步,上身向左扭转,收右脚向左移步。右脚横向向左移动。上身向右扭动。上身及两臂在向左、向右扭转时是以腰带胸转动两肩带臂以臂带手是180度的扭动,而两胯是下沉稳定不动的。左脚向左移动时,左胯不但不能随之扭动、反而还要微微向内(向右)合。向内向里合的具体表现就是左膝微微内扣,这样才能牢牢稳住左脚踏实稳定,不然,不论刚落地时怎样摆正左脚,也经不住胯的扭动而扭动呈外八字。同样,右脚向左移动时上身随腰而动带动两肩两臂挥手向右摆动,右膝也要微微向内向左合住才能稳住右脚是平行状。如果分不清胯和腰定和动之分,即胯不动只是腰动的关系,这个横向平行的移步肯定做不规范。
再举一例:分脚点剑一式,右手持剑,左剑指符于右腕处向身体左侧扭转反撩剑时,也是双胯稳住不动,上身只是随腰向左扭动将剑摆动左胯旁,如果双胯和腰一起向左扭动,就会带动双脚扭动。此环节一定要做成胯部以下下肢稳定,腰胸间以上带动双臂扭动。接下来右脚前踢右手持剑右后下点时,双胯稳住,腰以上先微右转胯以下和腰以上互不搅力,再挥剑下点,如果是下点剑时稍有发力,即右脚踢出时也要有同等的发力。这样动作才能稳定而舒展,不掌握这些细小的转换过程,练数年也难以把握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