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清明养生到位,一年不生病!

  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也是养生保健十分重要的节气之一。是踏青的好时节,所以也被称为“踏青节”。那么清明节如何养生?清明节吃什么?清明节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专家提醒,清明前后养好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长寿,一年不生病。清明节前后应该注意如下养生的方法:

  柔肝,治疗学术语。亦称养肝。是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两眼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肢体麻木,脉弦细等。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类证治裁》:“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故肝脏以柔为补。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此时养生重在养肝。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破壁灵芝孢子粉等滋肾养肝的中药。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体内湿气自然会重。经常四肢冰冷、食欲不振、易疲倦、身体沉重。这是可能都是因为体内湿气重而引起的。湿气,是万恶之邪,体内湿气过重会引起很多不良的症状,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最近一段时间,时而风,时而雨,临近清明节,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夜卧早起,辰时好吉利。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早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清明要防这些病

  1,防感冒: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清明时节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工作生活。

  2,防心脑血管病: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可能会导致和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因此,养生专家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3,防情绪病:由于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因此,养生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一定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4,防腹泻: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所以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