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法的精华很多,疗效卓著。根据“病穴纠缠”的理论,人的五脏六腑的病变都可以在身体上有所反映,即有诸内者必形之诸外。
俞穴位于背腰部,又称背俞穴。俞者愈也!背俞穴是五脏六腑的经络之气输转的部位;募穴位于人体胸腹部,是五脏六腑之气募集的部位。俞募穴与个脏腑联系密切,脏腑发生病变时可以在相应的俞募穴上有反应,表现为压痛或敏感。因此,某一个脏腑有病就可以用其所属的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如胃病取胃俞和中脘穴;膀胱病取膀胱俞和中极等。
在取用上有所区别
五脏有病,多取背部的俞穴;六腑有病,多取胸腹部的募穴。这就是《难经》所说的“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意义。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背后部属阳;六腑(胆,膀胱,小肠,大肠,胃,三焦)属阳,胸腹部属阴。也就是说五脏有病多取背部俞穴,六腑有病多取胸腹部募穴治疗。如肺经病变出现咳嗽,多痰,胸闷,可以选肺俞治疗;如胃病的痛疼,呕吐可以针刺或按摩胃的募穴中脘。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脏腑本身的病症,特别是背部的五脏俞穴还适用于脏腑有关的器官,如肝开窍于目,针刺或按摩肝俞穴可以治疗眼的病变;肾开窍于耳,针刺肾俞穴可以治疗耳聋等。
俞募配穴法对脏腑病疗效甚捷,有针到病消或手到病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