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很多,只有掌握了泡脚的诀窍,才能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
热水泡脚有讲究
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重视足部保健,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热水洗脚。人足底足心部位穴位极多,且多数是连通五脏的经络要穴,热水洗脚不但对人体脏腑有诸多好处,同时还可有效预防足癣等脚部疾患。俗话说:“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有医诀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肺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但今天要讲的却是热水洗脚的危险性以及哪些人不能用热水洗脚。因为热水洗脚的好处普遍被大家认同,“睡前一盆汤”已成为很多老年人每天的常规,了解洗脚的危险性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
如果您有下肢缺血的状况,那么就需要小心了。
缺血程度有轻有重,越重的缺血能够耐受的温度也越低,人体足部皮肤的温度一般在34~35℃,一般下肢缺血的情况下泡脚的温度是不能够超过皮表温度的。34℃已经是感觉不到热度了。您千万不要图一时痛快而贸然洗热水脚,一次简单的热水脚可能会导致肢体的丧失,建议您不要冒险。
用桶泡脚
泡脚时,更好用高一点的桶来泡,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以及小腿处的经络,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而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调节体温,降虚火。血液循环的改善,对血压有非常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泡脚桶最好选用木桶,因为塑料材质的桶在热水的浸泡下可能会引起材质的变质。可选用杉木的木桶,杉木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积极健康的作用,云杉本身就是一种药材,具备良好的药物价值,并且使用起来质地较轻。
缓慢加温效果更好
泡脚的温度视自身的具体耐热程度而定,刚开始泡时温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热水,不断加温,泡到全身发热为止。
由于热力的作用,泡脚用的药物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在秋冬泡脚时可加一些姜片、红花、艾叶。但也不能天天加。
晚上几点泡脚最合适
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泡脚正好可以补充气血。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内不要泡脚,因为吃饭后,人体的血液大部分都流向了消化系统,此时泡脚,本应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就会流向下肢,使消化系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消化食物,导致消化不良。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泡脚后三注意
首先,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一边泡脚,一边喝温水,让身体内部多产热,通过出汗让寒湿及时排除体外。
其次,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更好。
最后,就是泡完之后不要匆匆用毛巾擦干,要注意擦干指间的水分。防止脚气或者足癣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