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病机关键为肺气不宣,病性属邪实;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病性虚实不一。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热,火能灼津成痰。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可转为内伤咳嗽;肺脏自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分新久、虚实。
2.辨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伴随症状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2.1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
2.2若咳声高亢,病势急而病程短者,或伴咽痛,为外寒内热即寒包火,或风热引发。
2.3咳声粗亢浑浊嘶哑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
2.4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2.5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时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
2.6夜卧咳嗽加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2.7咳而声低气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
3.辨痰的色、质、量、味
3.1咳而少痰或无痰者多属燥热、阴虚。
3.2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
3.3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
3.4痰黄而稠者属热。
3.5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
3.6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
3.7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
3.8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为痰热。痰味甜者属痰湿。痰味咸者属肾虚。
二、分证论治
1外感咳嗽
1.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1.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例方:桑菊饮。
1.3风燥伤肺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例方:桑杏汤。
2内伤咳嗽
2.1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例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2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例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2.3肝火犯肺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清肝泻肺,顺气降火。例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2.4肺阴亏耗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例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咳嗽属热性者可口服橘红丸,每次服6g,每天服2~3次。
1.2热咳者亦可选用蛇胆川贝液,每次服10ml,每天服3次。
2中药针剂
2.1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外感风热、风燥及痰热郁肺者。
2.2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外感风热及风燥者。
3针灸疗法可选用列缺、合谷、外关、尺泽、肺俞、曲池、大椎、太白,丰隆、太渊等穴位。
[疗效标准]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治法改进]
外感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误用则致肺气郁遏不得宣畅,不能达邪外出,邪恋不去,反而久咳伤正。必须采用宣肃肺气,疏散外邪治法,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忌用宣肺散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