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外科善恶顺逆辨证

  外科病的善恶顺逆辨证,也必须通过四诊,观察患者全身症状的诊断来预断疾病的好坏,明确病情的善恶逆顺。

  一、五善七恶

  所谓五善七恶,总体上指疾病在治疗上的难易程度。所谓“善”指病情的佳兆,比较易治;“恶”指疾病治疗过程较难。古人曾总结出“五善见三则吉,七恶有二即凶”的善恶辨证经验。

  1

  善证:

  (1)、精神爽健、言语清楚、舌色鲜明,无口渴烦躁现象,睡眠正常。

  (2)、身体轻便、情绪安定、无恼怒惊恐现象,指甲红润、二便正常。

  (3)、唇口滋润、饮食正常、脓色稠黄无臭味、大便通顺。

  (4)、语音响亮、无痰喘咳嗽,呼吸正常、皮肤润泽。

  (5)、午后不发热、口齿不干燥,小便清长、睡眠正常。

  2

  恶证:

  (1)、言语不清、口舌干燥、心烦不安、神志不清,疮色紫黑。

  (2)、惊悸不安、眼睛斜视、身体强直,疮口时流血水。

  (3)、不思饮食、身体消瘦,疮形下陷坚硬,脓清稀而臭。

  (4)、声音嘶哑、痰多气喘、皮肤枯槁。

  (5)、面容发黑、咽喉干燥、烦渴饮引、阴囊上缩。

  (6)、呕吐呃逆、身体浮肿、肠鸣泄泻。

  (7)、疮形下陷、颜色紫暗、时流污水,四肢厥冷。

  二、顺证逆证

  所谓顺证与逆证,主要是从局部症状来预判病情的严重程度。疮疡在病变过程中出现正常的症状,被称为“顺”证,如果出现了不应有的异常现象,即是“逆”证。

  1顺证:

  (1)、开始时,顶高根活、色赤发热、焮肿疼痛、日渐突起、肿不散开。

  (2)、已成时,疮形焮起、焮痛、皮薄光亮,易脓易腐;饮食知味,二便调和。

  (3)、溃后,脓稠色鲜不臭、腐肉自脱,焮肿易消、身轻痛减。

  (4)、收口,脓稠色黄、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饮食渐进,没有痛楚作痒。

  2逆证:

  (1)、开始时,顶平根散、色暗微肿、不热不痛,身体倦怠。

  (2)、已成时,肿坚色紫、不作脓、不腐溃,疮顶软陷,口干作渴,心情烦躁。

  (3)、溃后,皮烂肉坚不腐、肿痛不减,心烦、睡卧不宁。

  (4)、收口,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稠秽,饮食不进。

  疮疡通过上述的善恶顺逆的观察分析,不但可以预测结局的好坏,同时在发现恶证、逆证时,可以早期得到及时治疗。这在中医外科病的治疗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