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谷穴是所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荥穴。《中国针灸学》对然谷穴的定位是在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快速取穴:侧坐或仰卧位。先找到内踝前下方较明显之骨性标志——舟骨,舟骨粗隆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胃口好,活得就好
推拿然谷穴后,我们会很快感到嘴里唾液腺兴奋,唾液分泌得多了。20分钟后,人会产生饥饿感。这时候,可以吃东西了。不过这时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在伤心、生气、紧张或者生病的时候都不想吃东西,感觉不到一点饿,这是一种病理反应,因为这个时候,人的脾胃功能很弱,胃气消耗也往往比平时更大。越不吃,脾胃更没有东西可以运化成气血,身体就会更受损,这时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胃,让人产生饥饿感。有了饥饿感,就说明肠胃已开始恢复了正常功能。
很多上班族没有饥饿感,他们早饭一般不吃,中午12点吃午饭,晚上要么在家里要么去餐馆跟朋友同事大吃一顿。饮食如此不规律,久而久之,脾胃不出问题才怪。如何改变这种习惯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产生饥饿感,使人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就马上想吃饭。只有让饥饿感正常,肠胃才能恢复应有的敏感。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暴饮暴食,吃多了,撑得不行,怎么办?老人有病,小孩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怎么办?回答都是一样的:要赶紧想办法让他们的身体产生饥饿感!
然谷穴是人体产生饥饿感的要穴
在我们的脚内侧,足弓弓背中部靠前的位置,可以摸到一个骨节缝隙,这就是然谷穴。“然”字就是“燃”的本字;“谷”表示这个穴的位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间,这个位置精气埋藏得特别深。之所以叫“然谷”,也就是有火在人体深深的溪谷中燃烧的意思。这是前人的解释,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但我觉得还没能解释完全。因为,穴位的名称具有多义性,应该把其所有的意义加起来,才能完美地使用这个穴。
在我看来,然谷,也就是“燃谷”,还有“燃烧谷物”的意思。谷物就是我们吃进胃里的食物,燃烧就是消化。然谷穴就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里食物更好消化的一个穴。推拿然谷,可以让人很快产生饥饿感,同时还能治疗过度饮食后的不适,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总之,每天坚持推拿然谷,能让人的胃口长开、肠道常清
然谷穴推拿
推拿然谷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准确地找到然谷穴,用大拇指用力往下按,按下去后马上放松。当大拇指按下去的时候,穴位周围乃至整个腿部的肾经上都会有强烈的酸胀感,但随着手指的放松,酸胀感会马上消退。等酸胀感消退后,再按上面的方法按,如此重复10~20次。双脚上的然谷穴都要按。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做,则两个穴位可以同时进行。
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我告诉您,针灸里有“补”和“泻”的手法,推拿也一样。一般来说,快速的、强烈的刺激为泻法,柔和的、缓慢的刺激为补法。一个穴位,用补法与用泻法进行推拿,效果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反。我们对然谷这个穴,用的是泻法。要把这个手法做对,才有明显的效果,不然,如果只是随便按一按、揉一揉,效果虽说仍然会有,但就要大打折扣了。
还有朋友要问了,重复按10~20次,到底是10次还是20次呢?那就要看您是否按到火候了。当您感觉酸胀感越来越难以退去,最后再也不退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这也是检测您这套开胃推拿动作做得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准,做得到位,10次就足够了,做得不到位,20次以上恐怕也不行。当然,即使没到火候,效果总还是会有一些的。
推拿然谷后,我们会很快感到嘴里唾液腺兴奋,唾液分泌得多了。20分钟后,人会产生饥饿感。这时候,可以吃东西了。不过这时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吃到八分饱就可以了。平常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和素来胃口不好的孩子尤其要注意,“物壮则老”,任何事情都不可过度,人生如此,养生亦如斯!
然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然谷穴(龙渊穴,龙泉穴)解析:
1)然谷
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
2)龙渊
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孝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
3)肾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
4)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所散之热直冲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附注:然谷穴——肾经荥穴
〖意义〗
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小部分吸热蒸升。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承山穴治转筋;配气冲穴、四满穴治石水;配太溪穴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