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体质较弱的人感冒后,鼻塞、头痛、身痛、呕吐、乏力等症状反应比较重或反应的时日比较长,不医治会难受的受不了。体质较强的人感冒后,上述症状反应比较轻或反应的时日比较短.,不吃药也能挺过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由于人的免疫力的强弱不同而决定的。那么免疫力的强弱,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要认识这个问题,还得从感冒说起。
人得感冒病,通常都是由于感受风寒而引起的。感受风寒为什么能使人得病呢?西医学认为感冒是感染了病菌或病毒。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外界的不良气候影响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使人体表部的血液循环不通畅,于是给邪气(病菌、病毒)造成了在体内发展(大量繁衍)的空间。中医学认为,人体祛邪的根本物质是血液和津液。血液和津液是靠脾胃消化吸收饮食物的营养而生成的。体质较弱的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也较弱,血液和津液就相对不足,因此造成了祛邪能力不足,也就是免疫力不足。这样,在感冒后,就会发生气血郁滞较重,病症反应也就较重。所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锻炼身体,改善脾胃功能,这样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免疫能力越高越好。免疫能力过高,体内的血液和津液过多,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人多食易饥、多汗、乏力、容易激动、头昏、失眠等。所以,做任何事情,包括锻炼身体,饮食、睡眠、衣着、劳逸等,都要适度,都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再说感冒,对于体质较强的人来说,偶尔感冒发烧并不算什么事,就算什么药也不吃,经过六七天时间也能自愈。中医学认为这是人体的自愈能力,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免疫力。《伤寒论》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普通感冒发烧,不经治疗经过六七日也能自愈,这是古代医家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的规律性。为什么疾病能够自愈呢?《伤寒论》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一论述,说明了人得疾病能够自愈的原理,是阴阳自和。阴阳自和,就是血液和津液自身调和。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血液和津液不谐和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和津液是要进行交换的。津液由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进血管内,就变成了血液的成分;血浆由毛细血管动脉端透出血管外,就变成了津液的成分。这种交换,是建立在血液和津液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完成的。若一方强,一方弱,血液和津液失去了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不能正常进行这种交换。
那么血液或津液就会发生郁滞,就不能正常运行,也就不能正常给五脏六腑输送营养,同时也不能正常排泄身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这样就出现了疾病状态。血液和津液郁滞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病痛。
在体表郁滞,就会身痛、身痒;在头部郁滞,就会头痛头晕;
在关节郁滞,就会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在胃肠郁滞,就会胃痛、腹满、腹泻或便秘;
在胸膈郁滞,就会胸闷、胸痛、心烦、心悸;
在肺部郁滞,就会咳嗽、哮喘;
在胁膈郁滞,就会胁满、胁痛;
在膀胱郁滞,就会小便不利。
总之,一切疾病,都是血液或津液发生了郁滞。血液和津液发生郁滞的根本原因,就是阴阳不和,就是血液或津液一方强,一方弱的原因。所以,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就是损强补弱,使血液和津液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就能恢复血液和津液的正常交通,保障营养的输送和废物的排泄,人体就恢复了健康。
对于感冒的治疗,同样是损强补弱。比如体质较强的人感冒,表现是邪气强、正气亦强。正气强就是血液和津液充足。那么治疗原则就是发汗解表,只发汗就行了,不用补养正气。如果是体质较弱的人感冒,治疗原则就是扶正解表,在攻邪时,还需要补养正气,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否则在攻邪的同时,也伤耗了正气,就会出现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出表,从而延误治疗时日。
治疗感冒为什么要用发汗的方法呢?这是因为感冒是身体的表部疾病,病邪在身体表部,所以要用发汗的方法从表部把病邪祛除出体外。若表邪未解,就用泻下剂,会把表邪引到身体里部,出现表里并病或较复杂的病。
为什么表邪未解会用泻药呢?这通常是因为感冒导致了病人大便不通。感冒导致病人大便不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感冒时病邪在人体表部,人体的气血就会往表部冲,欲把病邪从表部祛除出去,这时胃气就会不降而上逆。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自然会大便不通。二是感冒发烧,伤耗了津液,出现了大便结硬而大便不通。第一种情况,不用管大便的问题,感冒好了,气血不往上冲,胃气自然就会下降,大便就会通顺了。第二种情况,需要先祛除表邪,再泻下通便。判断有没有表邪很简单,就看病人有没有恶寒的表现。恶寒就是有表邪,不恶寒就是没有表邪。恶寒,是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不能消除寒冷的感觉。若增衣、覆被、近火取暖能够消除寒冷的感觉,就不叫恶寒。
感冒是小病,但是不能因为小病而忽视它。因为感冒可以并发多种疾病。最常见的是并发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肝炎、胃肠炎以及皮肤病如荨麻疹、带状疱疹等。虽然在体质状态较强时,人体的防御功能能够抵御外感邪气从身体表部进入到身体里部而并发各种较严重的疾病,但是在体质壮态较弱时,就难于招架外邪入侵于里了。尤其是素有旧疾者,感冒容易诱发旧疾复发。所以,预防感冒,对保障健康是很重要的。
预防感冒,应注意3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1、适寒温,及时增减衣服。不要等到冷的流鼻涕了或热得出汗了才增减衣服。如果有几次冷得流鼻涕或热得出汗的时候才增减衣服,那就很难躲过感冒。进行体育锻炼时,在比较冷的气温下,不要先脱衣服,待慢慢活动开了,身体转热时,再逐渐减少衣服。
2、少食或不食生、冷、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喜欢吃的食物也不要进食过饱。生冷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进入胃中,会停留在胃里较长时间,过饱进食也是一样,食物会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这样就会阻碍胃气的通畅。胃气不通畅,就会使血液循环不通畅。血液循环不通畅,血液或津液发生郁滞,就给邪气带来了入侵的条件。这样就不仅容易感冒,而且也容易罹患其它疾病。
3、正确、适度饮水。耐寒不耐热的人,体内偏热,比较容易渴,不要等到渴了才饮水,要少量多次的提前喝水。这样既不加重脾胃负担,又能防止因口渴生热而罹患感冒或发生咽喉疼痛。耐热不耐寒的人,体内偏寒,经常不觉得渴,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口不渴时不喝水,这样就能防止因水液代谢障碍而出现心悸、腹泻、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也能保持胃气通畅而远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