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节气灸:立冬快用艾灸扶正祛邪!

  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也就是说,万物收藏,归避寒冷,冬季开始。

  “11月7日"立冬了

  立冬三候秋尽,冬来,万物萧条,落叶翩飞,雁影无踪,蛰虫无痕;更兼凄风冷雨、严霜冰雪。立冬之后,大地万物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而我国古代又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在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常常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寒潮。一般地,立冬一过,我国就逐渐进入寒冷季节。而此时,在北方,水通常已经能结成冰了。

  二候地始冻。此时,北方秋收空旷的原野上,裸露的泥土的表层往往会出现一层薄冰,它们包裹并保护着泥土。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大鸟不再不多见,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立冬后雉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养生农耕时代,劳动了一年的人们,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谚语道:“立冬补冬,补嘴空”,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并称此为“补冬”。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确实是进补的好时机。

  饮食起居以“养藏”为主

  早睡晚起,晨练推迟在生活起居方面,专家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

  以滋阴润燥为主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

  适量运动,避免过汗冬天提倡多运动是对的。但是,在冬天还像春夏一样大运动量过度运动,并非明智选择。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

  经络养生重在疏通肾膀胱经、肝胆经和脾胃经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此时整体疏通肾膀胱经、肝胆经和脾胃经是最养生不过了。

  疏通肾膀胱经可以打开人体经络最大的排毒通道,畅通经络,能够有效的将体内毒素通过经络排出体外。

  疏通肝胆经脉可以达到疏肝气、平肝火、益肝血,同时可以平衡其他经络的能量。

  疏通脾胃经可帮助健脾祛湿,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把人体所需的营养运输到五脏六腑,同时有助于冬季肾的收藏。

  立冬艾灸温补肾阳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人体阳气充足旺盛,就好象太阳当空,大地上的万物就有生发之机;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就好象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亡。艾灸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增强处突应激能力。

  立冬时节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正是流感易发时节,艾灸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通过穴位的搭配,直接用药灸进行灸疗,从而更直接更有效的达到进补的效果。

  灸疗以下穴位:太冲、太白、太溪、三阴交,三阴交为三条阴经相交会的地方,其余穴位为肝脾肾三经的原穴,灸疗则可以同时疏肝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想要单独补肾,我们可以灸疗:肾俞,命门,气海及关元等穴。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