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最近几年在国内又被人们重新认可。因为属于非侵入性治疗,又简单易操作,艾灸在很多人群中已经火了起来,不论是在家中自行艾灸的爱好者,还是养生馆的灸疗服务人员,都已经把艾灸视为第一养生法宝。
可是奇怪的是,在医院里,艾灸却一直以来都是被作为辅助医疗方法而存在的,难道艾灸真的就不被专业的医疗人员看好?
不是的,这是有原因的。艾灸本身既不是无病不治的神术,也不是旁门左道的邪术!它只是传统中医外治手段的一种。
你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艾灸之前先做功课!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到:“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名良医,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者多种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当然了,人与人的体质互不相同,疾病也千差万别,艾灸之前最重要的是辩证。
为什么很多灸友做艾灸没有效果,就是因为太心急,在没有经过专家建议(而所谓专家,其实就是先行者,艾灸时间长了自然成了专家),也没有认真自学的情况下,贸然的动手了,这样做艾灸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摔跟头是必然的!
很多灸友因为操作不熟练,出现烫伤、留疤、或者造成其他伤害有没有?而经过学习后再艾灸的灸友,成功率非常高。如果你有灸疗方面的疑问,可以留言与我们交流探讨。
2、灸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中医大家周楣声先生在《灸绳》将人体比作火,将艾灸比作空气,而这个比喻实在是太恰当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点燃一支蜡烛,用力吹一口气,蜡烛会熄灭,因为烛火本身微弱。生起一堆篝火,用力吹一口气,火苗会更旺,因为篝火本身强盛。
在辩证施灸中,灸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病根深灸量增大,病根浅灸量减少,体格强壮灸量增大,体格羸弱灸量减少。
内服汤药要注意药量,外用艾灸要注意灸量。决定艾灸疗效的是艾灸剂量,而艾灸剂量由以下三个因素组成:
艾灸强度(热量大小)
艾灸面积(穴位、部位的准确与否)
艾灸时间
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决定:
在艾灸时,每穴的艾灸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病、因穴不同而不同。
即艾灸剂量根据病情不同、个体不同而各不相同。
3、不要期望一灸即灵!
艾灸不是仙丹妙药,不要期望一灸即灵。艾灸本来就是个功夫活,就像艾叶要长时间储存才能疗效出众,艾灸也要长期累计才能起效,艾灸疗效关键在于坚持!
古人云: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任何疾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否则一个疏忽、偷懒就可能前功尽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上面个道理在艾灸治病、养生中同样适用!艾灸也要结合实际,不能死啃本本,照搬照抄。这个实际就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疾病。艾灸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免走弯路,这样你就能取得更佳的疗效。
4、不改变致病隐患,天天艾灸也白搭
一位女性朋友166的身高,体重100斤,天天喊着要减肥。
问我艾灸能减肥吗?我说,能!但艾灸减肥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
她问:那怎么办?我说:一、你不需要减肥;二、保持身材最好的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
其实我们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自己养出来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工作都是致病的隐患。
中医的主旨思想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未病就是未发生的病,说白了就是提前预防。艾灸说到底是治症的方法,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致病的隐患,即使天天艾灸,那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