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极拳的一些学问,笔者多有困惑,今质疑如下,就教于高明大家。
1、太极拳理论要求“沾粘连随,不丢不顶”,“以柔克刚,后发先至”,但又说“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试问,在一方“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情况下,另一方如何“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又如何“以柔克刚,后发先至”?
2、十三势歌诀中云:“刻刻留心的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但王宗岳《太极拳论》提出“气沉丹田”,陈式太极拳还追求“丹田内转功”。试问,这与“腹内松净”是否柔盾?
3、十三势歌诀中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但一些太极拳文作中提出“五指抓地头顶天,一身须备五张弓”,这些提法与“满身轻利”是否矛盾?
4、《太极拳论》中要求“气沉丹田”,但有的太极拳文作提出“浑身无处不丹田”,还有的提出“丹田乃藏垢纳秽之处,不能气沉丹田”,这些提法哪一种科学、合理、正确?
5、陈鑫说“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徐致一先生说“对方只进一寸我就给他一寸,进一尺我就给他一尺,绝不少给,也绝不多给。少给会犯顶的毛病,都没有掌握到恰到好处”。试问,在瞬息万谈的技击格斗中,能否达到此境界?
6、吴孟侠、吴兆峰先生《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大著中,有“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六合劲,这是否是太极拳劲别?书中之“全力法”,是否是形意拳诀?
7、太极拳推手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推手中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具全正确的理由是什么?
8、太极拳断手的明确概念是什么?太极拳散手的明确概念是什么?
9、太极拳功夫应当,也能够应付各门派武功,但是,在与其他们派武功的切磋中,太极拳仅仅依靠“五步八法”是否可行?如不行,应当采取何种战略战术?
10、应付诸如猴拳、醉拳、鹰爪拳等门派的功夫,太极拳的“沾粘连随”有无用场?太极拳如何应付“地躺拳”类门派的功夫?
11、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在推手切磋中“逢丢即打”暴雨狂风,是否正确?
12、一些太极拳文作认为,太极拳“源于易经,演于易经,成于易经”,此种说法是科学,是否正确?
13、一些太极拳文作“论阴阳,道五行,谈八卦,说九宫”,这些学问是太极拳的必修课还是参考书?
14、研究易经、阴阳、八卦,是学练太极拳的必经之路,还是人为地将太拳扯入神秘地带?
15、倡导研究易经、阴阳、五行、八卦,是有利于太极拳的普及推广?还是不利于太极拳的普及推广。
16、太极拳“心知”才能“身知”,“身知”才是“真知”。试问,达到“身知”“真知”境界的具体途径和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17、有人说太极拳“套路是健身,推手是打人”,这种说法妥否?太极拳推手有无健身功能?
18、太极拳演练要求“含胸拔背”,这与“中正安舒”是否矛盾?有的太极拳文作指出“含胸拔背”不妥,这种说法正确否?太极拳演练中人为地“含胸拔背”是否妥当?
19、太极拳具体有哪些功能?有人说“技击是太极拳的实质”,有人说“健身是太极拳的宗旨”,着眼于当今时代,演练太极拳应当偏重于哪方面的功能?
20、有人说“古人功夫好,今人理论好”,“太极拳理论好,少林功夫好”,这些证券交易法妥否?
21、一些太极拳理论研究家下笔千言,悬河泄水,头头是道,请问当今国内有多少堪称一流的太极拳技击大师?他们的武功能否应付得了王安平先生的浑圆功,李紫剑先生的轨迹拳和魏坚毅先生的神虎术?
22、太极拳理论的研究,目下已达到一个相当水平。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太极拳推手比赛中,“顶牛劲”、“推小车”的怪现象屡见不鲜?此根本原因是什么?
23、中国摔跤、柔道界是否对太极拳理论加以深入研究?可否用太极拳理论与技法去指导摔跤与柔道?
24、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到底是“刚暴猛烈,战无不胜”,还是“轻灵虚无,不战而胜”?
25、陈式太极拳与杨、吴、武派太极拳风格迥然不同,按照张三丰造拳之说和王宗岳《太极拳论》,假若对太极拳进行严格界定,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太极拳?
26、太极拳应当包括理论、套路、推手、器械四部分,目前国家似乎侧重推广套路,使太极拳运动日趋表演性和舞台化,这是不是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真正方向?
27、前些年对于太极拳的源流,不少文作不惜笔墨,广证博引,考证认定太极拳是张三丰创造的,对此,目前在太极拳界是否达成共识?
28、有太极拳文作曰:“太极拳是文化拳,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精华在中国特定历史交融结合而孕育成熟的结果,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既是武术,又是一门人体科学的系统工程。在中华武术漫长发展、创造的过程中,不少前辈武术家们的终身习武过程中,察觉到外家拳练法中的某些不足与不科学的地方,不断总结、改进、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含阳刚于阴柔之中,寄雄奇于淡远之内的术法分明,简洁缜密,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独特风格的太极拳(见《武林》2001年12期黄明山先生大作《“心知”不等于“身知”》)这种提法是否客观、科学、公正、合理?
29、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有的太极拳文作提出“先得一力,后得一巧”,这种提法法妥否?
30、北京祝大彤先生在其磊著《太极拳解密十三篇》中提出,“太极拳是高品位的松柔动态运行艺术”,而静磨剑先生在《武魂》杂志提出,“‘内家’技击之所以失传,就是因为‘紧’的失传”,一味‘松’的养生训练使‘内家拳’遭到灭顶之灾”,他提出“练紧不练松,紧到自成功,进行‘松’的训练法,进行‘紧’的训练,才有望登堂入室,步入拳道正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究竟那一种科学、合理、正确?
笔者质疑如上,一者期望前辈同仁指点迷律;二者企盼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平和气氛有所活跃;三者希冀通过真诚的、友好的、十分善意的商榷争鸣,对太极拳有关学问逐步达成共识。笔者还希望,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当今德艺双馨的太极拳师真人真事为主体,摒弃大夸张、演义、拔高和喧染,拍摄一部真实的《太极神功》电视连续剧,以便使爱好者由感性的理性,加深对中国太极拳的深刻认识,以利于中国太极拳的普及提高,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