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豆腐端上桌,医生去补锅!过去穷人的肉,如今血管的宝!

   “豆腐端上桌,医生去补锅。”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

  不过这豆腐确实有让医生都羞愧的超高蛋白、牛奶的10~20倍以上的铁元素、几乎为零的胆固醇……   几乎适合所有人吃的豆腐搭配好了还能营养翻倍,而且痛风的病人也不必担心嘌呤问题,往下看吧!   过去穷人的肉,如今血管的宝!   豆腐是好东西,尤其对于吃不起肉的穷人,可以补充高蛋白和脂肪,增强体力,《本草纲目》认为豆腐还能调和脾胃、清热散血。   如今豆腐已是极平常的食品,不过却依然是三高人士值得吃的“肉”。专家这么说:   “每天至少保证吃半块豆腐,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豆腐、豆浆的主要营养不亚于牛奶,豆腐的蛋白质和钙的浓度甚至高于牛奶。   特别是豆腐中的钙和铁,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加上大豆蛋白的降低钙排泄作用。   因此,大豆食品是具有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比起牛奶和其他补钙药,豆腐和豆浆的价格却便宜得多。   另外,与吃肉和喝牛奶相比,豆腐和豆浆等豆制品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因此,不少营养学家称豆制品为物美价廉的最佳保健食品。”   痛风病人不能吃豆腐?错!豆腐≠黄豆   豆腐不等同于黄豆。   黄豆的嘌呤含量高,这是无疑的。每100克黄豆中含有75~150毫克的嘌呤。   豆腐,特别是含水量较多的南豆腐,由于其加工过程中嘌呤物质流失转化,其嘌呤含量仅有13毫克左右。   远远低于日常生活中的鱼、肉嘌呤的含量,痛风病人大可不必被吓到。   搭配对,豆腐功效翻倍!   1.加香蕉钙能更好吸收!   吃豆腐的朋友最担心就是其中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能不能被吸收,而香蕉中的含有的钾、镁能够很好的帮助豆腐里的钙质吸收。   老人消化能力不好的,可以配点香蕉一起吃,对治疗老年人便秘有好处。   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关系,消化系统不好,经常会出现便秘,而豆腐是软食,容易消化。所以,专家建议老年人多吃豆腐,从而减少便秘   2.加牛奶养肺   牛奶和豆腐堪称完美搭配,一个是植物蛋白,一个是动物蛋白,合二为一,自然效果是强强联合。   3.加蛋黄钙补得更多   就像吃钙片的同时要补维生素D一样,吃豆腐要补钙,就要搭配一些维D丰富的食物。   因为在钙的吸收利用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豆腐含钙非常丰富,北豆腐中的钙比同量的牛奶还多,但在吃豆腐时,搭配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才能更增效用。   蛋黄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D,因此鲜美滑嫩的蛋黄豆腐就是补钙的优秀菜肴。   4.加海带紫菜能多补碘   豆腐不但能补充营养,还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这是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叫皂甙的物质,能防止引起动脉硬化的氧化脂质产生。   但是皂甙却会带来一个麻烦:引起体内碘的排泄,如果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碘缺乏。   所以,吃豆腐时加点海带、紫菜等含碘量丰富的海产品一起做菜,就两全其美了。   5.放青菜、木耳更防病   豆腐虽然营养丰富,但膳食纤维却比较缺乏,单独吃豆腐可能带来便秘的麻烦。   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正好能弥补豆腐的这一缺点。   另外,木耳和青菜还含有许多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搭配豆腐食用,抗病的作用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菠菜、苋菜等绿叶菜中草酸的含量较高,应先焯一下再和豆腐一起烹调,以免影响豆腐中钙的吸收。   6.配点肉蛋白质好吸收    大豆有“植物肉”的美誉,它是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最优秀的食品。用大豆做成的豆腐,当然蛋白质也不会差。   不过,豆腐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并不是非常合理,也不是特别适合人体的消化吸收。   因此,如果在吃豆腐的同时加入一些蛋白质质量非常高的食物,就能和豆腐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使豆腐的蛋白质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而这些高质量蛋白的食物,就非肉类和鸡蛋莫属了。   豆腐辨别大法:一根针   缝衣针鉴别法:手握1枚缝衣针,在离豆腐30厘米高处松手,让针自由下落,针能插入豆腐的则为优质豆腐。(老豆腐则不一定能插得进去)。   《健康报》曾经报道过,市场上有许多带着“豆腐”字样的食品:杏仁豆腐、奶豆腐、鸡蛋豆腐、花生豆腐、米豆腐等以食品原料为定语的“××豆腐”的。   但这些”豆腐食品“在制作原料中却没有了”豆腐“中的豆,想吃豆腐还是直接买水豆腐吃吧!   豆腐有南豆腐和北豆腐之分   南豆腐多用石膏点,又称嫩豆腐,其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含钙量较高,每100g含量为164毫克。可以拌、炒、烩、及做羹等。   北豆腐又称老豆腐,一般以卤水点制而成,其硬度较大,蛋白质含量为12.2%,钙、镁含量较高。可煎、炒、炸、做馅等。   过去穷人的肉,如今血管的宝!豆腐块虽小,但作用大着!搭配得当还能功效翻倍!赶紧把豆腐端上桌吧!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