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轮振跳是因气血不和,致眼睑不自主李拽跳动的疾病,又名目瞩。本证为一侧罹病,偶然发生者无需治疗。振跳频繁,重者可牵动口角乃至面颊部肌肉发生跳动。在情绪紧张、疲劳、久视、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加剧,入睡后消失。少数病例日久不愈,于病程晚期可有(口窝)偏之变。
本病即现代医学的眼轮匝肌痉挛。 [病因病机] 气血衰弱,血虚生风,筋脉失养,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1.心脾两虚久病、过劳、清志不送等损伤心脾,心脾两虚,筋肉失养,以致筋惕肉(目闰)。 2.血虚生风肝脾血成,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胞睑而振跳 【辩证治疗】 1.心脾两虚 症状和体征胞睑跳动,时疏时颇,劳累或紧张时加重,心烦失眠,征忡健忘,或有纳差乏力等,舌淡,脉细弱。 征候分析血主濡之,若心脾两虚,血虚则筋失所养,故筋肉拘挛目瞩。思发于降而成于心,思虑太过,不但伤脾,亦耗心血,故情志不迭时意动神行,症状加重。心血虚而虚火上犹,故为心烦失眠。血不养心,则征仲健忘。脾虚食少,则乏力。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之象。 治法调养心脾,补虚安神。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牌经穴为主。 处方神门内关三阴交百会心俞脾俞 随证配穴上胞振跳者,加丝竹空、阳白、鱼腰、攒竹。下胞振跳者,加承泣、四白、因风、下关。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神门、内关、心俞宁心安神。三阴交、脾俞健脾补虚。百会调神解痉。 2.血虚生风 症状和体征病程较长,胞睑振跳频繁,牵拽面颊口角,眉紧肉跳,面白无华或美黄,唇色谈白,头昏目眩,舌淡红,苔薄,脉弦紧。 征候分析肝脾气血亏虚,虚风内生,上枕头面,筋脉收引,故胞轮振跳频繁,重者摇动不已。血虚生风,故出现头昏目眩等症。面色及舌脉均为血虚风动之象。 治法养血平肝熄风。以足厥阳肝经穴、背俞穴为主。 处方太冲合谷膈俞肝俞脾俞申脉 随证配穴兼有头胀耳鸣者,加百会、听会。 刺灸方法外用补泻兼施法。大冲、合谷、申脉用泻法,余穴用补法。 方义合谷、太冲,名曰四关,可平肝媳风止痉。隔俞为血之会穴,配肝俞、脾俞养血活血,血行风自灭。路脉司眼睑开合,阳财脉主动,申脉通阳跨脉,故泻申脉可止眼睑瞻动。 针灸胞轮振跳" width="400" height="266" /> [其他疗法] 1.耳针眼、神门、肝、心、脾。每次选2~3穴。胞轮振跳频繁者用强刺激,留针20~30min;或理批针,每日按压数次。 2.穴位注射翳风、阳白、下关、足三里。采用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族药物,每穴注入0.5~1ml,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离子透入用钙离子透入,或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人,对部分患者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的正极性中药,如草乌、丹参满藤等;负极性中药,如五味子、酸枣仁、陈醋等。但对于心区、孕妇腹部应慎用。 4.头针取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沿皮剥1.5寸,每日或隔日1次。 [医案举例] 例1.李\,男,36岁,工人。右眼睑跳动年余,每分钟跳动20余次,视力略有下降。诊断:眼睑(目闰)动。治法:循经和局部取穴,养血舒筋。取穴:阳白、攒竹、丝竹空、三阴交、阳陵泉,均用补法,留针10min,针之症状缓解,起针后随之又如同前。复诊选取八脉交会穴申脉,配经外奇穴鱼腰。手法:鱼腰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针刺得气后,眼睑润动随之消失。至今未见复发。[陕西中医,1984,(12):30] 例2.张X,男,30岁,工人,1987年5月6日来诊。自述左下眼睑跳动持续1周,入睡即止,醒后即发,个患者心烦意乱,严重影响工作。曾于本厂卫生所治疗,服地西洋、维生素E,效果不显,随来求诊。检查:眼球活动自如,脉沿数。以腕踝针治疗,取左上肢1区。该部常规消毒,选1.5寸毫针,平刺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以针下有松软感,患者无酸、麻、胀、沉、痛等感觉为宜,将针体全部刺入皮下。下针后,患者眼睑瞻动立止。为巩固疗效,将针柄用胶布固定,埋针2日。来诊自述理针后眼睑再未跳动人陕西中医函授,1990,(1):35」 [按语] (1)本证的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较长者,较为难治。 (2)局限性运动性癫痫可引起局限性面肌抽搐,以口角部位为多见,但常伴有头眼转动,有时可累及肢体抽搐,脑电图见有癫痫波发放,以资鉴别。 (3)伴有烦神经受损症状者,为继发性面肌痉挛,应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