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输卵管肿瘤中医分析

   输卵管良性肿瘤有输卵管腺样瘤、乳头状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等。除前两种以外,其余均由于体积小,无症状,常在剖腹探查或尸检时才偶然发现,故重点介绍输卵管腺样瘤、乳头状瘤。

  据临床症状,本病多属中医“肠覃”、“癥瘕”范畴,其发病常因气血瘀阻,痰湿内蕴,痰湿瘀血互相裹结聚于胞宫而成。   [诊断要点]   1.输卵管腺样瘤:   (1)发病年龄:以生育年龄妇女多见。   (2)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常与子宫肌瘤、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周围炎等病并存,并分别出现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   (4)妇科检查:子宫一侧可触及体积不大的肿瘤,直径在8cm以下,囊性或实性,活动可。   (5)B超检查:可见相应的声像反应。   (6)CT检查:可明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   (7)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空隙,覆盖的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极不一致,间质为胶原纤维或平滑肌。   2.输卵管乳头状瘤:   (1)发病年龄:多发生在生育期。   (2)早期可无特殊症状,常因合并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周围炎而出现不孕、下腹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3)肿瘤发展后,可发生阴道排液、阴道血性分泌物。   (4)妇科检查:子宫一侧可触及实质性肿物,一般不超过2cm。   (5)B超检查:附件可见肿物。   (6)CT检查:可确诊肿物大小、形态及位置。   (7)病理检查:镜下可见乳头状结构覆以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输卵管壁内及其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1.卵巢囊肿:可出现月经紊乱,少腹痛及扭转。瘤体较大呈球形,可移动,肿块边界清楚。B超或CT检查可确诊。   2.原发性输卵管癌:好发于绝经期妇女,发作性腹痛伴阴道排液,为黄色浆液性或血性,妇科检查包块活动受限或完全固定,病理切片可确诊。    [中医治疗]   需要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分型治疗。   输卵管恶性肿瘤   输卵管恶性肿瘤,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简称卵管癌)及其罕见的鳞癌、肉瘤、绒毛膜癌、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癌肉瘤、恶性畸胎瘤等;继发性肿瘤多由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输卵管而形成,其症状、体征及治疗皆取决于原发病灶。本节重点介绍输卵管癌。   输卵管癌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0.1%~1.8%,5年存活率为5%~25%。其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因患者常伴发慢性输卵管炎及不孕症,故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输卵管炎有关。因其临床少见而症状不典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难确诊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医无此病名,据其症状与体征多属“带下”、“腹痛”、“癥瘕”等病症范畴,多由正虚邪人,痰瘀湿结,聚于胞宫,瘤肉损肌而成。   [诊断要点]   1.病史:有慢性生殖器官炎症史,可有原发或继发不育史。   2.发病年龄:以50~60岁居多,尤以绝经后为多见。   3.阴道排液:水样、色黄或血性。   4.阴道不规则流血:表现为绝经后少量出血,或经期间不规则出血。   5.下腹疼痛:表现为一侧钝痛及酸痛,如阴道大量排液时,可发生剧烈的疼痛。   6.肿块:部分患者可扪及腹部肿块,肿块有时可随排液的多少而发生大小的变化,有时甚至消失。   7.晚期可出现腹水、恶病质。   8.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后方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固定肿物,似腊肠或形态不规则,质偏实或呈囊性,无压痛。   9.阴道细胞涂片检查:可找到腺癌细胞,如临床能排除子宫内膜及颈管内膜癌,则可诊断为本病。   10.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和探查宫腔,以除外宫腔、颈管的癌瘤。   11.病理检查:输卵管切片可见管壁增厚,腔内充满灰白色乳头状或颗粒状癌细胞,常伴感染、坏死及暗棕色混浊脓样液体。输卵管癌按肿瘤增生分化程度分为乳头状腺癌、乳头小泡状腺癌及小泡髓样癌三级,以后者分化最差,预后最差。   12.B超及CT检查,可明确肿块的部位、大小、性质及有无腹水等。   13.内窥镜检查:可协助除外卵巢、宫体及宫颈的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1.输卵管积水:少数病例也可能由于积水,腔内压力过大,积液冲出峡部自阴道排出,但排出液清澈。妇科检查时肿块囊性感强,表面光滑,活动性大。   2.良性输卵管乳头状癌:中、晚期亦有阴道排液,但通过CT及B超检查,可明确肿块的存在,病检无恶性变化。   [中医治疗]   需要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分型治疗。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