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内科:急、慢性腹泻(泄泻)

  急慢性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之病症。中医称急性腹泻为“疫痢”,慢性腹泻为“虚汗下利”,统称为“泄泻”。

  急性腹泻是指起病急骤、便次便量多而稀薄,并处于临床病理状态。急性腹泻患者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排便时常伴有肠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大便检查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食入的毒性物质、红细胞、脓细胞、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粘液等。急性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

  急性腹泻可分为急性肠疾病、急性中毒和全身性疾病3大类,其中以急性肠疾病最为多见。

  慢性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至带粘冻、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胃肠道的功能可概括为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腹泻,但这几种功能是互有联系的,因此腹泻的原因虽然可以是一种功能障碍为主,但很少是单一的功能障碍,往往相互影响。

  慢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仍不能解决时,再考虑作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葡萄糖耐糖试验、右旋木糖实验、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实验)和胰腺功能实验。

  腹泻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腹泻严重、体质虚弱的非感染性腹泻,常用止泻剂对症治疗,以减少腹泻次数。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但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故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