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刮痧好处这么多!名中医教你在家这样刮痧保健!

  刮痧保健其实并不难,像梳子、搪瓷杯盖子你都可以用来刮痧,简单易操作。而且什么人都可以刮,隔着衣服也可以刮,平时在家,夫妻两个对刮,感情越刮越好哦~

  本文专家

  杨金生,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刮痧小技巧》

  1、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跟皮肤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来越舒服,不要去铲。

  2、大多刮痧机构强求出痧,但每个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伤风感冒的人容易出痧,中风的人刮痧就不易出痧,如果强求,则容易损伤体表。

  3、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才能促进血液循环。

  4、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半小时。

  5、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泻”,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泻,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泻”。第一次刮完等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

  去刮痧

  精神不振:百会+太阳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方法:

  头部刮痧有三种方法:

  第一,把梳子由前发际从前向后梳,早晨一梳脑子就清醒了;

  第二,由头正中间,向各个方向刮,以百会为中心,全头放松刮;

  第三,头正中向前刮,头正中向后刮,头两侧太阳穴向后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增强记忆力。

  提示:没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轻。

  颈肩疼痛:风池+肩井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

  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方法:

  风池从上向下贴着皮肤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调整角度,前臂做移动,带动刮痧板刮拭。

  咳嗽气喘:天突+膻中天突穴:颈前正中线,胸骨中央凹陷处。

  膻中穴:胸部正中两乳间。

  方法:

  沿正中一条线,由上向下刮。也可顺着肋间隙刮,用棱角侧着由里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刮得胸部有点潮红就可以了。

  提示:乳头乳晕及乳部不明原因肿块禁刮。

  消化不好:中脘+天枢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指宽。

  天枢穴:脐中旁开2指宽。

  方法:

  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这样走,有人为了减肥由里向外刮,越刮肉越松,腹部的刮拭也应由上向下。

  提示: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脐以下刮,有些女同志痛经也刮下腹部。

  补血养肝:血海+三阴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指。

  方法:

  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侧,由上向下,再刮后侧(膀胱经的位置),然后再刮内侧。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