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风寒头痛:头痛痛连项背,常伴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当用解表散寒之剂,可用带须葱茎7根,生姜9克,水煎服,被覆取汗,汗出则愈。
风热头痛:头痛头昏,发热或恶风,微汗,心烦,微渴,或咳嗽,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等。当疏风清热,遣以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9克,制为散剂,每服9克,清茶调服下。
风湿头痛:头重痛,肢体困重,胸闷脘胀,食少便塘,苔白厚,脉濡缓等。治宜驱风胜湿,可用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苏叶12克,生姜9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数日即效。
肝阳头痛:头涨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口干面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数等。当平肝潜阳,可用天麻18克,钩藤15克,白芍24克,水煎服,常服必效。
肝火头痛:头痛常伴目赤,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苔黄、脉弦数等。当清泻肝火,可用夏枯草30克,栀子15克,水煎分两次服,以愈为度。
痰浊头痛:头痛常伴头昏眩晕,胸脘腹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等。当除痰湿,取白术、泽泻各15克,水煎分两次服。
瘀血头痛:其特点是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治宜活血化瘀,遣以当归尾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全蝎3克,水煎分两次服。
气虚头痛:头脑空痛,疲乏加剧,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气不足以息,脉虚无力等。当补益中气,宜用黄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两次服。
血虚头痛:头痛常伴面色黄白,头昏目花,舌质淡,脉细弱等。当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18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服。
阴虚头痛:头痛常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质红,脉沉细无力等。应滋补阴液,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黄精30克,水煎服。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遇暖痛减,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易于外感;苔白,脉沉弱等。当温补阳气,平日可多吃牛肉、羊肉以及葱姜蒜等食品。
治疗头痛除了上述的药物外,还可以服用相关的中成药。就如:
1、偏头痛冲剂
为古代治疗偏头痛名方“散偏汤”制剂。由川芎、柴胡、白芷、香附、白芍、郁李仁、白芥子、甘草组成。功能活血行气,化痰导滞,祛风止痛。对于偏头痛呈现瘀血挟痰浊阻滞经络者,如见偏头涨痛,痛处烘热,心烦不安,夜梦较多,大便不畅等有良效。每袋20克,每次一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高血压头痛者慎用。
2、川芎茶调丸(袋泡剂)
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薄荷、防风、荆芥、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散寒功能,镇静镇痛作用尤为显著,用于治疗偏头痛作用比较突出。丸剂每次3~6克,每日两次,饭后清茶送服。袋泡剂每次1~2包,每日2~3次,开水冲泡15分钟后,饮服浸出液。孕妇慎服,虚证头痛勿服。
3、颈复康冲剂
由黄芪、川芎、党参、桃仁、红花、地龙、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等22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作用。部分药物具有温通督脉的功效。主治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部僵直等。每袋10克,一日两次,一次1~2袋。饭后服用为宜,少量黄酒为引。15天为1疗程,总疗程为45天。孕妇忌用,经期停用,高血压、外感发热、溃疡病者慎服。
4、清上蠲痛汤(明代《寿世保元》)
由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蔓荆子、苍术、麦冬、独活、黄芩、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风,清热燥湿,通络止痛的功效。近年来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上腭脓肿疼痛等,每有清除上部郁热,很快除祛疼痛之效。水煎服,一日1剂。
5、羌活止痛汤(经验方)
由羌活、葛根、龟板(先煎)、鹿角霜、川芎、天门冬六味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通络,温通督脉,活血柔筋的作用。一日1剂,水煎分两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对颈源性头痛伴见眩晕、颈项不舒疗效较好。
6、愈风宁心片
为葛根提取的总黄酮制剂,具有解痉止痛功能,能增强脑动脉血流量。对头痛并见颈项拘紧者疗效较佳。常用量为一次5片,一日3次。注意过量服用,会引起头晕恶心。
固然治疗头痛除了服用相关的药物外,还可以通过自身日常生活调节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