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步态一:拖腿性跛行行走时,健腿在前,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髋关节骨膜炎等。
异常步态二:摇摆步态走路时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每往前走一步,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又称鸭步。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异常步态三:足跟步态迈步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异常步态四:间歇性跛行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继续行走。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异常步态五:高抬腿步态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其主要是因为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异常步态六:画圈步态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钩。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异常步态七: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于下肢受伤者。
当出现以上7种异常步态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另外,除了以上提到的异常步态外,出现其他异常步姿,如慌乱步态等,也要提高警惕,查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