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体消化道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中医称其为六腑之—,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止口以贲门接食管,下口以幽门通十二指肠,因幽门附近发达的环状扩约肌控制食物由胃人肠。胃壁有粘膜,并分泌胃液消化食物,胃肌扩缩运动以磨碎食物,推物人肠。胃内有血管、神经等与人体各部相连。功能和结构如此复杂,任何一处受伤或中毒感染,都可致病。胃炎是胃粘膜炎性疾病,分急性、慢性两大类。急性胃炎主要是指因食物中毒、化学品或药物刺激、腐蚀、严重感染等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病变。主要诱因有烈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药物、物理因素(粗糙食物)、细菌等。在夏秋季,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脱水休克、脐周压痛等,有时与溃疡相似,应及时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湿热下注,脾胃失调所致,治疗时应清热利湿,解痉止痛,调理脾胃。
中医将下腹受风寒而致的急性胃炎又分两种。—种是食积泄泻,腹痛与泄泻交并阵发,粪便如糊状,有酸腐味,舌苔白,食欲不振;另一种是湿热泄泻,腹痛与泄泻交并,粪便,像水,小便短少,色如浓茶,有口渴症状。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中医认为由气滞、脾虚、血瘀,诸邪阻滞于胃或胃络失养所致。该病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可能除急性病外,还与胃粘膜受理化因素、细菌或毒素反复刺激和直接损害有关,其中尤以青壮年男性为多。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慢性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酸、饱胀、嗳气、纳差、大便不调,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变薄。本病从病理表现可分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四种,第一种为多见。本病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有癌变的可能。胃痛及炎症与肝脾密切相关,肝脾气失和常易导致胃病。治疗本病以理气和胃为主。若属虚者,应温中补虚,养阴益胃;若属实者,应疏肝、泄热、散瘀为主。
1.蒲公英汤治胃肠病
[配方]蒲公英叶和根以2:1的比例混合。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强化胃肠。用治因饮食不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
2.黄蒿汤治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配方]黄蒿6—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3.三棱莱菔子汤治胃炎消化不良
[配方]三棱、莱菔子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胃炎、消化不良。
4.紫苏子汁治胃炎
[配方]紫苏子适量。
[制用法]捣汁煎饮。每次口服4.5-9克。
[功效]用治胃炎、反胃、呕吐。
5.山楂汤治消化不良
[配方]山楂120克。
[制用达]煎水服。
[功效]用治食肉不化。
6.炒麦芽汤治面食伤食
[配方]炒麦芽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用治面食伤食。
7.姜醋粉治食积
[配方]生姜30克,醋适量。
[制用法]加水1碗半、醋共煮沸。代茶饮,2周至1个月见效。
[功效]用治食积、完谷不化。
8.粟米粉丸治脾胃虚弱食而不化
[配方]粟米粉(即小米粉)适量。
[制用法]水和为丸,如梧子大。煮令熟,盐少许,和汤汁空腹吞下。
[功效]用治脾胃虚弱、食而不化、汤饮不下、呕逆反胃。
9.五灵二丑香丸治食积肿痛
[配方]五灵脂、香附各250克,黑丑、白丑各30克。
[制用法]将香附去毛,水浸1日,与五灵脂研末;二丑共研为末,一半微火炒黄,—半生用,和匀,以醋糊为丸,如萝卜子大。晚卧时先服1次,次晨再服1次。每服2-3克,姜汤送下。
[功效]此方药料寻常,功效甚大,消食、消积、消痞、消肿、消痛、消气、消血、消嗝、消胀、消虫、消痢。用治食积肿痛。兼治痰迷心窍,有病则除,神效无比。药到病除,无不即愈。
10.猪血粉治胃滞胀满
[配方]猪血(不着盐)适量。
[制用法]去水晒干,研为细末。每服6-9克,酒服,取泄。
[功效]用治中满腹胀。旦食不能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