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敢吃蛋黄,认为蛋黄中含有“相当多”的胆固醇。事实上,1个鸡蛋黄大致可提供185-200mg的胆固醇,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不超过300mg。 不过,对于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症患者来说,只要吃一个鸡蛋,便可得到200mg左右的胆固醇,从而给其他动物性食品留下的空间就不太大了:也就可以再吃100克鸡肉或里脊肉。但如果再吃海鲜、内脏或者富含脂肪的猪肉等,肯定就突破300mg的标准了。 其实,很多动物性食物的胆固醇含量都不低,100g动物肝脏就能提供300mg左右的胆固醇(牛肝297,羊肝349,猪肝288,鸡肝356,鸭肝341,鹅肝285)。另外,黄油、奶油、海鲜等胆固醇含量也都非常可观。所以,要想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要仅仅“盯住”鸡蛋,也要控制其他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才好。何况,从营养贡献的角度,鸡蛋本来就是一个营养密度更高的食物。 除了真正需要控制血胆固醇的中老年人,很多年轻女性也把胆固醇和肥胖等问题联系起来,不敢食用蛋黄,让宝贵的营养素白白浪费。其实,含有胆固醇的食品不一定脂肪含量高,胆固醇也不会给人体带来过多的能量,和肥胖并无关系。如果不吃蛋黄的话,不必要吃鸡蛋了,倒不如直接吃豆腐,其中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还能提供蛋白中所没有的大量钙质,也减少浪费。 问题是:从含量上来看,单纯一个蛋黄并不会造成胆固醇过量,但是蛋黄经人体消化吸收之后,真的就会升高血胆固醇吗? 首先,需要搞清楚,胆固醇到底是不是一种有害物质? 实际上,胆固醇本身就是营养物质,因为人体每个细胞的合成都需要胆固醇,性激素等多种激素和胆汁的合成也需要胆固醇。神经系统也富含胆固醇,大脑就是人体当中胆固醇最多的地方。为了供应需求,人体每天都要合成1000mg以上的胆固醇,比鸡蛋黄里面那一点数量要高得多。只是当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障碍的时候,才会发生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从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麻烦。 70年代以来,美国的人均鸡蛋消费量不断下降,然而心脏病的发生并未随之降低。据美国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与每天吃鸡蛋超过1个的人相比,每周吃鸡蛋不到一个的人,血胆固醇的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更低。 ElizabethF.等人对65名志愿者进行18周的随机交叉干预实验,在干预阶段,每个志愿者每天吃1个鸡蛋,排除其他食物中叶黄素含量、总能量等因素之后,发现志愿者血清中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水平分别提高了26%,38%,并且除了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上升之外,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无显著变化。 虽然会有对膳食胆固醇的反应因人而异的情况存在,但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血清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健康人群,每天1个的鸡蛋摄入量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而言,为了保持心血管健康,鸡蛋摄入量不宜过多,应控制在每周4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