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乱谈两句正史赵云的军事才能

主题:乱谈两句正史赵云的军事才能

作者:煮酒正熟发表日期:2005-04-23 15:45:59 [表状]

首先想说明一哈,我算是演义赵云的饭丝,对正史赵云的为人、品德和个人武力也

极为推崇。不过具体到军事才能方面,至少是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却觉得赵云恐

逊于关张黄魏,即使是马超,可能也。。。 在这方面,我觉得老君的分析评论,更让

在下信服。

在下在三国志上未下过苦功,正史知识相当有限,远非麻雀老君马军和custer兄可

比。这里斗胆凭这点有限的知识乱谈两句,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1 我觉得,在评论历史人物时,似应更多地关注其“能力表现”,而非其“能力”。

如果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同学或朋友,我们或许可以说,某某虽然现在没发财混得不

太壮,但他能力非凡 其前途未可限量 云云。但对这些历史人物,如果其人一生缺

乏一个展现更高层面上的能力的舞台的话,也就是说,他始终都没有那个层面上的

能力表现,那么我们再去奢谈他的“能力”,似乎就不太有说服力哈。

具体到赵云的军事才能,其“能力表现”,一个最直观的分析角度就是看其一生带

大兵团都有过什么样的能力表现。入川之战,赵云一部的攻击威慑力和影响力明显

要逊于张飞一部。当然我们可以说,张飞所部军马多于赵云,自然就承担了主攻任

务。但这其实还是那个“舞台”问题,赵云在入川之战中没有一个足够的舞台来展

现他的军事才能,所以我们就无法判定其具有与张飞相当的军事才能。最多只能猜

测:张飞能做到的,赵云或许也行?不过在严谨的历史分析上,这种猜测是没什么

价值的。

赵云的收山之战就是祁山的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这一战,论军力,不过区区五千

偏师,硬要说是个兵团,比较勉强。好吧,咱们就算它是个兵团吧。有朋友将此战

作为赵云军事才能不足的根据,这个我是不能认同的。但若硬要凭此战就证明赵云

军事才能过人、与关张黄魏相当,我以为也是很难服众的。

再看黄忠。武侯一句“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就足以说明黄忠在入川和汉中两

大战役中居功硕伟了,因为以常理度之,能令马超张飞这等猛人心服气平的功绩,

殊非小可!

至于魏延,魏传中一句“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就高度

概括了魏延入蜀战役中的军事才能表现。蜀不设史官,因此许多战伐细节未得记录,

我们无法确知黄忠、魏延在入蜀战役中究竟立下哪些具体的军功、攻克了哪些重镇

要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从三国志中诸如“数有战功”、“亲见其功”这些高度

凝练的字句中做出判定。如果云正传和云别传中也有类似的“数有战功”、“(他人

)亲见其攻”的字句,那么我绝对会将我十分敬重推崇的子龙将军与黄魏并列。更何

况,魏延还有“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之奇功

呢!

上文说到,看一个历史人物的军事才能,一个直观的方法就是看其带大兵团作者的

战果战功。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看主公的升赏,以及其人在军

中的声威地位,等等。

如老君所言,赵云从龙日久,终位居关张之下,这个还可以解释成其在刘备集团中

的政治资历不如关张。但黄魏后来居上,这个又怎么说呢?麻雀小友提出了赵云直

谏致其不见升赏的观点,这个在下后文再论,这里略过。

从主公的升赏角度来看,我们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赵云军事才能过人、堪匹关张

黄魏。

我们再来看看其人在军中的声威地位。先看魏延,一句“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就足以说明魏延的领军才能和在军中的声望地位了。至于黄忠,和和,“忠常先登

陷阵,勇毅冠三军”。什么叫“勇毅冠三军”,那是生生靠冲锋在前、奋威恶战打

出来的勇名。行伍之间,最认的就是这个!谁身先士卒又屡战屡胜,谁在军中声望

地位就最高!“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 黄忠凭借其过

人的军中声望,可以在战局十分险恶之时(渊众基精),极大地鼓舞军卒士气,带动

影响他们一起奋战。一句“金鼓振天,欢声动谷”,活画出黄忠与部下亲密无间的

战斗友谊、部下对黄忠的绝对服膺,以及部下跟着黄忠打仗时高昂的士气。

如魏延、黄忠这般军中的声望地位,赵云可有??

2 麻雀小友和custer兄提出的“赵云直谏而为刘备所疏远、因此虽有功而不见升赏”

的观点。两位提出这个观点,言外之意就是,赵云本来战功不逊张黄魏,只是因为

过于直谏而为刘备所疏远,方致不见升赏的。我以为在逻辑常理方面,有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赵云本来战功不逊张黄魏”这局潜台词上。

假如赵云真的军功不逊张黄魏的话,那么在云别传中叙述后主追谥封侯之时,为何

只字未提赵云的这些军功呢?为何说来说去只有“云身抱弱子,。。皆得免难”这

么一桩功勋呢??其实也不必多讲,只要有魏延那么一句“数有战功”,足矣!但

有这样一句,我也不必在这里痛苦地承认我所喜爱敬重的子龙将军 军事才能表现逊

于他人了。

3 至于马超。。。 我觉得至少从以下三点,我们可以看出其人的军事才能非同小可:

(1) 时人评价。杨阜称其“有信、布之勇”,武侯亦赞其“兼资文武”。试问,可

曾有时人如此称赞过子龙的军事才能和军事影响?(陈寿之评不好计算在内哈)

(2) 孙策于西凉诸将之中,唯独看重马超,尝议联马超而攻曹。孙策何等样人,他

的眼光大抵是不会错到哪里的。西凉诸将反叛曹操时,所记录的军事行动中,也多

以“超等”、“遂、超等”、“超骑”这样的词句,可见马超在西凉诸将乃至西凉

联军中数一数二的地位和影响力。

(3) 马超败于曹操后,再反于庸凉,“陇上郡县皆应之”!如果没有非凡的军事影

响力和声威,这是不可想象的。至于最终落败,很大程度上是为人所算,只能说马

超的才能,作为一镇诸侯,还差得远,主要实在政治能力太劣。但不能把其屡败归

因于军事才能不行啊。

-------------------------

综上,我以为,赵云几次军事才能的展现,都是一师一旅这样的小舞台,如汉水大

捷和祁山敛军。在这样的舞台上,赵云无疑表现出了相当出色的军事能力。因此,

说赵云是一位优秀的中高级将领,我以为赵云是绝对当得起的。可惜,赵云自始至

终都没有机会指挥过一支更为庞大的部队取得过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因此如果硬

要说赵云是位方面之才,证据明显不足。其次,赵云在军中的声望地位和影响力,

明显不如关张马黄魏五人。如果说赵云封赏不及五人还有因直谏而为刘备疏远的缘

故的话,那么,其人于军中地位之不显,恐怕与刘备的疏远就关系不大了吧?恐怕

只能在其自身的军事能力上找原因了。最后,赵云终其一生,也没有过时人对其军

事才能的赞誉,即使在其身后得到追谥之时,仍然没有一个高级军事人材应有的军

功认定。因此,我只能遗憾地认为,赵云始终都没有表现出过关张马黄魏所表现出

的那种军事才能。至于说赵云本身有无这种潜在能力,我以为这个话题没什么价值。

草草为此,不通之处,望诸公多多指教。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