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但是,喜欢看三国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曹魏五子良将战功赫赫,完全不必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差啊,为什么官职都不高呢?
先说功劳,张辽,本是吕布的八健将之一,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
乐进,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
于禁,鲍信的部下,后来跟着曹操,曹操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在曹操突击徐州时,他与夏侯敦、典韦一起作为前锋,可以说是骁勇善战的表现。在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偷袭,典韦战死,全军溃退。夏侯敦所部青州军下乡劫掠,被于禁沿路杀掉。张绣军到,于禁率先出战,身先士卒,大破张绣。本来一次彻底的完败居然有个好结局。后来,历次军事行为,于禁都多少参与,比如官渡之战,官渡行营总指挥即是于禁,以两千军拒河北军十万,可见其胆略。于禁,军纪严明,很受士兵的敬重,带兵打仗,也胜多败少,在曹军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仅此夏侯惇,曹操手下武将第二号人物。救援曹仁,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
张颌,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曹操时代,后任荡寇将军。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徐晃,徐晃原为杨奉部将,跟随汉献帝回洛阳后,曹操讨伐杨奉,徐晃投奔了曹操。官渡之战,徐晃跟随曹操打败了袁绍大将颜良,攻占了白马城。又进军到延津,打败了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在平定河北时,徐晃建议曹操允许易阳城投降,防止其他各城拼死抵抗,对平定河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平定关中马超、韩遂等人叛乱时,曹操来到潼关,徐晃建议曹操从蒲阪津渡河,迅速截击敌军后部。曹操采纳后,徐晃率领四千精兵渡河成功并站稳了脚跟,使曹操大军得以渡河,这对曹操平定关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徐晃最有名的战例是解了樊城之围。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令中原震动。徐晃奉命解救困守在樊城的曹仁。徐晃亲率五千兵士冲锋,在关羽军撤退时跟随进入蜀军营区继续作战,终于打破了关羽的包围圈,救出了曹仁。
说到官职,曹操在世,张辽最高军职为征东将军,曹丕继承王位,张辽转为前将军。乐进,因死在曹操之前,最高职务是右将军。于禁在曹操时期最高军职为左将军,假节绒。张郃在曹操时期军职为荡寇将军,封都亭侯。徐晃在曹操时期军职为平寇将军。
相比之下,同时期,曹操时期,军队职务最高的是夏侯惇,前将军;夏侯渊,征西将军;曹仁,征南将军;曹洪,都护将军。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曹操任人唯亲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曹洪、曹仁最初自带兵马追随曹操,光凭这一点就令他们有别于其他人。夏侯惇虽然没有自带兵马,但他和曹操一同在扬州募兵,是组建曹操中军的首脑之一,也就是说这只军队最初由曹操、夏侯惇、曹仁、曹洪联手组成。在哪个时代,哪怕是曹操,也只能让自己的兄弟,当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