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唐朝中后期:血流成河的“甘露之变”

唐朝中后期,握有枪杆子——神策军的的宦官群体成为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特殊人群,他们擅行废立、把持朝政。文武百官只有向他们靠拢、仰他们鼻息才能在朝堂上立稳脚跟。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帮死太监只会舞刀弄枪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验积累,他们已经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非常成熟并且行之有效的对付皇帝、掌握大权的办法,并经有宦官界的翘楚和老前辈仇士良总结如下:

“经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深入比对多个鲜活案例,本人发现如何引导咱们选的天子走上正路呢?最主要是不能让他们闲着没事干,要用天下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东西去引诱他,让他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他沉迷吃喝玩乐不能自拔,再也没有精力管其他的事情。如此一来,朝廷上下,不都是我们说了算嘛!特别的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皇帝读书,一个通晓古今、满腹韬略的皇帝相当可怕,也不能让皇帝靠近那些个读书人,那些人蔫坏蔫坏的的,会给皇帝讲前朝那些兴亡旧事,这样就会让皇帝对咱们产生戒备心理,从而不断疏远防范我们,这样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

仇老前辈不愧是宦官界的先进工作者,总结的相当精辟。不过,哪里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面对这帮宦官的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还是有一些皇帝在身边大臣们的配合下对他们发起猛烈的冲击,“甘露之变”就是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一)A方案、B方案

公元826年,十二月,又一位大唐天子、唐敬宗死在宦官的屠刀下,大宦官王守澄拥立其弟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

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寻机想夺回大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他的心思,便与其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入朝任职,有人帮忙,文宗当然是非常高兴,况且还是来自敌人内部人的投诚。

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文宗在这两人的建议下,先后诛杀了宦官陈弘志和王守澄。“灭阉行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虽然李、郑二人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宦官专权,但革命还没有成功,有人就盘算如何独自摘取胜利果实。不久,李训被升为宰相,同时他把郑注派到外地任凤翔节度使,表面上是作为外援,实际想的是,如果大功告成,顺便把好战友郑注给做掉。

李训和郑注商议,待郑注到风翔上任后,挑选几百名壮士,每人携带一根白色棍棒,怀揣一把利斧,作为亲兵。二人约定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动手,这天是给宦官王守澄下葬的日子,由郑注奏请唐文宗批准率兵护卫葬礼,同时奏请命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所有宦官到场为王守澄送葬。届时,郑注下令亲兵用利斧砍杀宦官,将在场宦官一网打尽。

计划完毕后,二人分头行事,另有打算的李训又和宰相舒元舆、邠宁节度使郭行余、河东节度使王璠、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和御史中丞李孝本等自己的亲信密谋说:“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诛除宦官的功劳就全部归于郑注,不如让郭行余和王璠以赴宁、河东上任为名,多招募一些壮士,作为私兵,同时调动韩约统领的金吾兵和御史台、京兆府官吏和士卒,抢在郑注之前,在京城诛除宦官,随后,把郑注除掉。”众人纷纷响应。

原先和郑注商量的A方案被他擅自作废,他启动了B方案。

(二)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御临紫宸殿。百官列班站定后,韩约按照前番谋划,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昨晚发现有甘露降临,这是祥瑞的征兆。”

于是,在李训的带领下,其他宰相及文武百官纷纷行礼向唐文宗祝贺。李训又乘机劝唐文宗亲自前往观看,以便承受上天赐予的祥瑞。唐文宗表示同意。

唐文宗故意下旨先让李训等去查个究竟,不一会,李训回来奏报说:“微臣亲自去检查过了,不像是真正的甘露,不可匆忙宣布,否则,弄得尽人皆知后不好收场。”

唐文宗故作惊讶说:“难道还有这种事!”随即命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众宦官再次前往左金吾后院察看。

支走宦官后,李训急忙召集郭行余、王璠,说:“快来接陛下的圣旨!”王璠紧张得两腿发抖,不敢上前,只有郭行余一人拜倒接旨。这时,二人招募的私兵几百人都手执兵器,立在门外等待命令。李训已经让人去招呼他们进来接受唐文宗下达的诛除宦官的命令。

结果,只有郭行余招募的私兵前来,而王璠的人马一个也没来,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仇士良等宦官到左金吾后院去察看甘露时,发现韩约紧张得浑身流汗,脸色十分难看。

仇士良大感纳闷,那么冷的天气,不应该出那么多汗啊!问:“将军为什么这样?”韩约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

忽然,一阵寒风把院中的帐幕吹了起来,仇士良等人发现很多手执兵器的士卒,顿觉不妙的仇士良等人急忙往外跑,此时守门的士卒正想关门,被仇士良大声呵叱,平时作威作福的大宦官发起火来哪儿是一个小卒能抵挡的。他一紧张,门闩没有关上。

仇士良等人立即前去向唐文宗报告发生兵变,我擦,还没动手,就给发现了,真郁闷,李训连忙招呼士卒:“快来上殿保护皇上,每人赏钱百缗!”

仇士良却对文宗说:“事情紧急,请陛下赶快回宫!”随即抬来软轿,迎上前去搀扶文宗上轿,向后宫急奔而去。李训拉住文宗的软轿大声说:“我奏请朝政还没有完,陛下不可回宫!”

同时,罗立言率领京兆府担负巡逻任务的士卒三百多人从东边冲来,李孝本率领御史台随从二百多人从西边冲来,一齐击杀宦官。宦官血流如注,大声喊冤,死伤十几个人。

文宗的软轿在众宦官的簇拥下一路向北进入宣政门,李训拉住软轿不放,呼喊更加急迫。唐文宗呵斥李训,宦官郗志荣乘机挥拳奋击李训,李训被打倒在地。唐文宗的软轿进入宣政门后,大门随即关上,宦官们大呼万岁。

(三)喋血长安城

李训见唐文宗已入后宫,知道大事不好,马上将迎来宦官的疯狂报复,于是,换上随从官吏的绿色官服,骑马出逃。他的其余党羽则一哄而散。李训边逃边喊:“我有什么罪而被贬逐!”因而,人们也不怀疑。

掌控大局的仇士良等人命令左、右神策军副使刘泰伦、魏仲卿等各率禁兵五百人,持刀露刃从紫宸殿冲出讨伐贼党。

这时,王涯等宰相在政事堂正要吃饭,忽然有官吏报告说:“有一大群士兵从宫中冲出,逢人就杀!”

王涯等人狼狈逃奔。中书、门下两省和金吾卫的士卒和官吏一千多人争着向门外逃跑。不一会儿,大门被关上,尚未逃出的六百多人全被杀死。仇士良下令分兵关闭各个宫门,搜查南衙各司衙门,逮捕贼党。

各司的官吏和担负警卫的士卒,以及正在里面卖酒的百姓和商人一千多人全部被杀,尸体狼藉,流血遍地。官印、地图和户籍档案、衙门的帷幕和办公用具被捣毁、抄掠一空。

仇士良等人又命左、右神策军各出动骑兵一千多人出城追击逃亡的贼党,同时派兵在京城大搜捕。宰相王涯步行到路边一个茶馆,被禁兵逮捕,押送到左神策军中。王涯这时已七十多岁,被戴上脚镣手铐,遭受毒打,无法忍受,因而,违心地承认和李训一起谋反,企图拥立郑注为皇帝。

(四)悲惨结局

二十三日,百官开始上朝。朝廷下令,百官每人只准带一名随从进门。里面禁军手持刀枪,夹道防卫。到宣政门时,大门尚未打开。这时,由于没有宰相和御史大夫率领,百官队伍混乱,不成班列。

唐文宗亲临紫宸殿,问:“宰相怎么没有来?”

仇士良答道:“王涯等人谋反,已经被逮捕入狱。”接着,把王涯的供词递呈文宗,唐文宗召左仆射令狐楚、右仆射郑覃上前,让他们观看王涯的供词。唐文宗既悲伤又气愤,几乎难以自持,问令狐楚和郑覃:“是不是王涯的笔迹?”

二人回答说:“是!”

唐文宗咬着牙说“如果真的这样,那就罪不容诛!”于是,命令二人留在政事堂,参予决策朝廷大政方针。同时,又命令狐楚起草制书,将平定李训、王涯等人叛乱的消息昭告天下。

逃出长安城的李训向来和终南山的僧人宗密关系不错,于是,前往投奔。宗密想为李训剃发,装扮成僧人,然后藏在寺院中。他的徒弟们怕惹祸上身,纷纷劝阻。

无奈之下的李训只好出山。他打算前往凤翔投靠郑注。前番还想坑队友,现在落难又想起自己的队友来了,让人无语。结果在半路被逮捕,在押往京城的路上,李训恐怕会遭到宦官的毒打和污辱,便对押送他的人说:“无论谁抓住我都能得到重赏而富贵!听说禁军到处搜捕,他们肯定会把我夺走。不如把我杀了,拿我的首级送到京城!”押送的人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割下李训的头送往京城。

李训的同党全部被腰斩于市,他们的亲属不管亲疏老幼,全部被杀。

这时,郑注按照事先和李训的约定,率亲兵五百人已经从凤翔出发,到达扶凤县。当他得到李训失败的消息后,只得返回凤翔。

不肯善罢甘休的仇士良派人携带唐文宗的密敕授予凤翔监军张仲清,命令他诛除郑注。张仲清等人略施小计,就将郑注诛杀,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一千多名亲信和随从。

一个计划妥当的行动计划从李训私自更改方案开始,下面业已接二连三的发生变故,等到宦官群体控制住唐文宗之后,就宣告这次行动彻底失败了。如果是执行A方案,哪怕失败,天子不在现场,他们不会投鼠忌器,也不至于事情最终闹到不可收拾。再看看李训找的这些亲信,心理素质太差,不得不说他这选人的眼光很有问题。司马光等人给李训、郑注等人的评价是为了谋取权位不惜铤而走险的小人,如果这两人能有匡扶天下的志向,并且放弃私欲、通力协作,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只是可惜了许多因为此事无辜枉死的冤魂!

此后,宦官的势力一直猖獗不已,一直到公元903年,他们才真正迎来他们的克星,在后来的梁太祖朱温的命令下,所有京城宦官被诛杀殆尽,这些宦官也算先行一步,为给他们带来无限荣光的大唐王朝陪葬!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