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秦末绝世双雄是谁?本为刎颈之交,合力横扫中原,却因小事败亡!

这世上多的是锦上添花,缺少的往往是雪中送炭。处于困境之中,人们往往都希望能得到昔日亲友的帮助,物质也好,精神也罢,都可以让人得到鼓舞,有勇气走出泥泞。帮助人是要付出的,精明一些的自然会算计,何轻何重,一算便知。这样一来,帮与不帮,就成了问题。所谓患难见真情,患难就是试金石,感情真假,一试便知。

其实有些感情是不能用来试的,过高估计,过分要求,都只能是自寻烦恼。

秦汉之际,张耳与陈馀的友情,便是如此。

张耳年少风流,曾是信陵君的座上宾,也曾亡命天涯。能当信陵君的宾客,自然是有那么点本事的,为什么又会亡命天涯呢?不太清楚,只知道,他逃到了外黄,倒得到了一次精彩的艳遇,得到了一位极具财力的女人,女人成了他的妻子,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他妻子是富家女出身,原本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在某人的撮合下,这两个人走在了一起。女人找到了一位好丈夫,张耳也因此成为外黄的大财主,招揽食客,由此入仕,开始了美好人生。

张耳由一个亡命汉,变成县太爷,似乎是有点匪夷所思。但是,有钱好办事,古今通理。这段时间,张县太爷结交到了两位好友,一为刘邦,一为陈馀。

刘邦是怎么找到他的呢?据说是闻名已久,刘邦打听到了张耳在外黄的消息,赶紧前来拜访。刘邦也是底层官吏,和张耳挺对脾气。几个月下来,二人无话不谈。

陈馀心智不凡,年纪轻轻已是魏国大名人。张耳做过信陵君的门客,陈馀也是魏国才子,张陈二人虽年纪相差不少,但是惺惺相惜,陈馀“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

魏国未灭前,二人的感情很铁。两人甚至在大秦悬赏捉拿的时候,一起逃到了陈地,一起做里监门(守门小吏)。按说这逃跑,得兵分两路才安全,但二人连逃难都不分开,真是感情深厚。

通缉犯当小门卫,还是有点小危险的。陈馀年轻,有些时候就沉不住气,张耳年纪大,处事要隐忍得多。有一次,陈馀被长官给抽了一顿,陈馀气盛不服啊,你谁啊,知不知道老子可是做到了悬赏五百金的大人物啊?这会儿,张耳就踩他脚,痛骂了一顿,百忍方可成钢,小小耻辱都忍不了,怎么干大事?

隐忍继续,友情继续。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一把火烧了起来,蓬蓬勃勃。忍那么多年,还不就图个将来?眼看着陈胜就要全面开花,张耳自然带着小老弟陈馀一起投奔起义军。二人名头响,头上还带着悬赏告示呢,很自然地就当上了左右校尉。

张耳向陈胜建议,全力攻秦,缓后称尊,扶立六国,为秦树敌。缓后称尊这主意其实不错,谁都知道枪打出头鸟,暗地里积攒实力,才能笑到最后。至于扶立六国,真不是什么好招。可陈胜不听,他出身底层,起义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嘛,称王称霸这事就得早,晚了就被抢了先机。成大事就要不拘小节,他称个楚王玩一玩。

意见不被采纳,自然就意味着他们俩个在张楚的地位不会高到哪去。为此,二人决定离开。他们提出分他们一支小队,北伐故赵国,陈胜派了自己的老朋友武臣统率三千人,跟着张陈二人前往赵境。

一路摧枯拉朽,部队发展到几万人,张陈二人处处游说,一张嘴硬生生地说服了原赵国三十多座城池,武臣的实力空前壮大。陈地小朝廷因分功不均,内部出现了大问题,趁着这个机会,张耳陈馀劝武臣自立为王。武臣自己也有这想法,人生在世,谁希望自己老是被人家压在下面呢?公元前209年8月,武臣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武臣原是陈胜的老友,关系自然是铁铁的,要不然陈胜也不会让他带着人马离开。在陈胜眼里,他对武臣算可以的了,可是如今自己焦头烂额,这厮竟然自立为赵王,还搞起了一套班子,是可忍,熟不可忍!只是细想想,他陈胜能奈武臣何?人家手上兵马几十万,城池几十座,要拿家室诛灭来要挟,人家根本不在乎。陈胜不拿武臣开刀,但是知道他是受了张耳的蛊惑,于是,他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张耳想去,必须得经过关中,那就必须全力攻秦,打通道路。

和陈胜的小朝廷一样,武臣的小朝廷内部也问题重重。公元前208年,武臣的部将李良因为一件小事选择叛变,他杀死武臣和左丞相。张陈二人耳目多,逃跑了。风声过后,张耳收集残兵得几万,立赵国之后赵歇为赵王,立都信都。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楚军主力刘邦项羽等退守彭城等地。反秦的主力军就只有张耳陈馀部队了。秦将章邯自认齐楚魏已被平定,大举进攻河北赵境。邯郸被平,张耳陈馀退守巨鹿。

这会儿刘邦奉命攻打咸阳。陈馀在常山一带招募了几万人,驻扎在巨鹿以北。张耳被困城中,兵少粮尽,秦军又日夜进攻,情势危急,张耳派人向陈馀求救。陈馀说“如以肉委虎,徒尽亡军。”兵太少,根本扛不住,自然是不能来了。张敖手上倒是有万多人,可也没敢妄动。

陈馀的无情观望,张耳极为生气,想当初二人约定同生共死,但现在陈馀看着自己被章邯围攻,马上就要被灭杀,竟然无动于衷。陈馀倒不是那么想,他觉得两个都死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倒不如他替张耳活着。

几个月后,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张耳获救。他第一时间约见陈馀,责怪他见死不救。陈馀也觉得这老朋友不地道,我好歹还派了兵去,你自己的儿子也有万多人,完全可以舍身相救,为什么你不埋怨他,反倒来怨我?你儿子的命是命,我的命就该给你?

张耳当然不这么想,儿子当然不能死,要不然老张家怎么传下去?他怀疑陈馀偷偷杀了张黡、陈泽两位向陈馀求援的将军。说陈馀见死不救其实也不完全正确,至少,在他派张陈二位将前去求救时,陈馀是给了五千兵马的,只是这些兵全部被秦军吞没了,根本没发挥到作用。只是能解释的清的就不是误会了,相信的人自会相信,不须多加解释,陈馀一怒之下,就辞职(解印绶)了,而张耳在幕僚的建议下,也终于接受,从此二人反目成仇、

当年,二人亡命天涯,拿命换命自然是不在话下,只是多年后富贵了,有权位了,能丢的东西太少了。不说陈馀不全力救他,反过来,张耳就一定会全力救陈馀吗?肯定不会。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怀疑不能成为问罪的证据。陈馀的辞职,是气愤,也是心酸。

后来,项羽封陈馀为侯,封地三县,张耳为王。二人再次大打出手,张耳败走,投靠老朋友刘邦。

对于收留张耳的刘邦,陈馀也是有意见的。不过,意见归意见,两人毕竟还没有公开交恶,公元前205年,刘邦跟项羽拼得你死我活,向陈馀救援。陈馀只向刘邦开出一个条件:杀了张耳我就出兵。张耳当然没有被杀,刘邦找了个替死鬼送过去,陈馀一见“张耳”人头,立马发兵。估且不说战斗结果怎么样,就看陈馀看到张耳的头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有多恨姓张的。

公元前204年。陈馀被人给玩死了……张耳对着陈馀的头时该是什么心情?喜悦?悲伤?怅然?欣慰?当年的生死之交,如今的阴阳陌路:生死不见。

两年后,张耳也带着景王的谥号离开了人世,泉下有知,两位老友会说什么呢?或许什么都不会说,什么都没得说。(百家说史)

历史作家叶之秋以全新角度解读封神演义,观点奇葩,推理严谨,在线阅读全部章节,请关注:秋雨轩读史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