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来军衔。王耀武便向蒋介石求情:“张宗灵这个人作战很有本事,现在抗战需要干部,莫不如让他出来戴罪立功。”蒋介石本来也不忍心惩办自己这个学生,便说:“那就交给你,要好好教育他,让他重新做人。”随即,张灵甫被秘密释放了,在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的手下任上校候差员。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整个战争期间,张灵甫经历无数次战役,有勇有谋。仅举几例:
1.淞沪保卫战。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到一五三旅三○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后来,由于日军在金山卫登陆而被抄了后路,淞沪战场的国军不得不转入了总撤退。第七十四军奉命担任苏州到吴江防线的防守,并展开一翼沿太湖警戒,防止日军由太湖登陆,以掩护淞沪战场撤退的30万大军的侧翼。军长俞济时认为位于水陆要冲的望亭镇将是日军必取之地,便命令王耀武派一个团前去配署在望亭。王耀武叫来第一五一旅旅长周志道,并把张灵甫团配属给他,交代周志道指挥第一五一旅与第三○五团突出阵线,负责固守望亭,迟滞追击的日军。指挥官们不顾日军剧烈的枪炮扫射轰炸,操起枪杆亲临前线督战。士兵们见团长和旅长都冒着枪林弹雨并肩上阵,士气大振,一次又一次将日军打了回去。足足3天,日寇眼巴巴对着近在咫尺的太湖,无法前进。第三○五团在张灵甫的沉着指挥下,就像一根坚固的铁栓,把日军第九师团牢牢地卡在望亭,一步也前进不得。西撤的数十万国军,此时正争先恐后向西奔突,真正是兵败如山倒。在这种绝望的战况下,留下阻击的小部队往往处于绝境,只能以血肉之躯与追击的日军拼命。张灵甫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死守!”这是上级的命令。作为职业军人,张灵甫执行战斗命令向来是不含糊的,在望亭,他与全团官兵抱着必死的勇气,承受着敌人的狂轰滥炸,舍命抵挡日军的猛攻,击毙日军千余人,为在混乱中溃退的大部队争取到了3天宝贵的喘息时间。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的第五十一师奉命守备南京城防从方山至淳化镇的一部分外围防线。王耀武向各团团长下达了作战部署:张灵甫第三○五团负责第二线阵地,把守从高桥门到河定桥一线;第一线是由第三○一团和三○二团构成,主要防守淳化镇一线。面对战场的随时死亡,张灵甫对部下的诠释是典型的铁血军人式的训示:“作战须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时时可死!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作绝处逢生之奋斗!”团长的训话斩钉截铁,接下来的宣誓仪式,更将全团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张灵甫肃立队前,面向紫金山,亲率全团官兵向中山陵方向遥拜,官兵们挺枪举拳向孙中山寝陵同声宣誓;誓与首都共存亡!
12月8日,淳化镇失守,日军开始进攻第二防线,张灵甫率第三○五团主力半路截杀而出,力阻强敌。冲杀中,张灵甫的左臂中弹受重伤,他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力劝团长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勃然大怒道:“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第三○五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师长王耀武要求他离队就医,张灵甫不受“军令”,拒绝在激战的危急时刻扔下官兵自己离开部队,自顾带领第三○五团向雨花台的新阵地转移。后来,雨花台南面被敌军突破,张灵甫在日军的两面夹攻之下,渐感吃力,但是,他依然坚守在阵地前沿,率部力战不退。
将近5天的奔波激战,第三○五团的伤亡触目惊心,张灵甫清点人数时,全团12名连长5人伤亡,官兵折损近千人。负伤多日的张灵甫,在连日的激战中几乎不眠不休、失血、伤痛加上极度的疲劳,与总部会合时,他面色苍白,力渐不支。军长俞济时一见到张灵甫这副模样,不容分说当面强令张灵甫暂时离职,即刻去江北治伤,迫于军长的命令,张灵甫不得不黯然离队。
3.万家岭战役。这个战役是张灵甫的另一次战斗杰作,也显示他有谋的一面。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张古山是万家岭战场的制高点,地势陡峭,其得失关系到围歼日军一○六师团的成败。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和成都。我们也可以依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王耀武说:“不可,张古山后乃千年老林,山陡林密,千里无鸡鸣
,谁人能涉之?”张灵甫答:“灵甫愿往,若此计不成,愿军法毙之!”于是,张灵甫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乱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5天5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前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阵地。后来,在友军的协同下,左右两翼突破了日军一○六师团,乘胜追击,收获了九江以南的全部失地,阻滞了敌人南进,时称为“德安大捷”。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话剧《德安大捷》在长沙公演,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为旅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
4.上高和常德会战。1941年3月,张灵甫以代师长身份率五十八师参加上高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张灵甫的脚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纸上看到:在有战争的时候,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就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于是,伤未愈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走路一跛一拐,有人送外号“跛腿将军”。张灵甫曾曰:“吾张某人腿虽废,无以站立,然中华民族得以站立,不为倭贼所欺,吾之腿值也!”
1943年11月,日军集10万兵力进攻常德。张灵甫率五十八师在常德以北阻击来犯之敌。开始,五十八师部分士兵面对强敌,产生怯战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张灵甫召集全师官兵进行动员释疑。他说:“我们和日本鬼子作战不仅要斗勇,而且还要斗智。敌人武器精良,火力比我们强,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是进行一场侵略战争,粮少弹缺,要求速战速决,不能持久,这又是他们的弱点。我们虽然基本上是轻武器,但是人多势众,国土辽阔。……我们应该以自己的优势对付日本鬼子的弱点!”经过一昼夜战斗,日军寸土未进。张灵甫见官兵十分疲劳,便将部队换下来休息。但他没有休息,考虑日军正面进攻未能得逞,可能夜晚会来“劫寨”。于是,命令作为预备队调拨一个营埋伏起来,防止敌人“偷营”。半夜,日军果然来偷营,被哨兵识破后,该营立即歼灭其大部。就这样,张灵甫指挥第五十八师阻止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常德的正面防御作战。战后获国民政府授予的四等云麾勋章,后来被擢升为副军长。
按国民党有关部门的规定,少将进陆军大学深造,只能进乙级班。张灵甫1944年下半年选调到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时,是少将级副军长,本来只能进乙级班,经申报蒋介石批准,进入甲级班,成为该班唯一的少将级军官。他经常以此为自豪。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蒋介石已把张灵甫视为自己的爱将。
节选自《文史精华》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