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是位于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岛。全岛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最宽4千米,面积不到21平方公里,因为岛上覆盖着一层由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硫磺而得名。在日本已经丧失了制海和制空权后,硫磺岛和小笠原诸岛成为防止美军空袭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
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与美军间爆发的一场最激烈的战斗。自1945年2月19日战斗至3月26日,其间日军拼死防守,美军最终经过浴血奋战将其占领。战役中美军一共伤亡28686人,共阵亡6821人,而日军的22786名官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被消灭。
美军为攻占硫磺岛所付出的人员伤亡比日军还多,这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绝无仅有的。除了前面列的伤亡人数外,美军还有一艘护航航母被击沉,航母、登陆运输舰、快速运输舰、中型登陆舰、扫雷舰、运输船各一艘以及坦克登陆舰两艘被击伤。
(图为美军向日军阵地突进)
打下硫磺岛,不仅使美军获得了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还打开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通道。
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少量海军守备部队和飞机。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1944年5月将硫磺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栗林忠道中将任师团长统一指挥。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部署陆军约1.5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人,共约2.3万人,还有飞机、重炮等。
凶顽的日军将领栗林忠道决心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岛上的折钵山为核心阵地。全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岛上的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工事达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栗林在海滩前沿地带埋设了大量地雷,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美军。
栗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栗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攻岛美军造成了巨大的难度,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两栖登陆战。
1944年10月初,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将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制定出来,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凯利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5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
1945年2月19日凌晨六时,美军特纳中将率领美军登陆编队到达硫磺岛海域,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指挥的航母编队也到达硫磺岛西北海域。从2月16日起,美军经过三天的炮击和轰炸,为实施登陆作战做准备。
登陆部队为美海军陆战队三个师。以陆战第4、第5师为一梯队,陆战3师为预备队。
登陆滩头在硫磺岛的东海滩,从折钵山山脚下沿海岸向东北延伸,总长3150米。上午9时正,美军发起登陆攻击。
战斗一开始非常顺利,日军的抵抗十分微弱,只有迫击炮和轻武器的零星射击。美军遇到的最大阻碍是岸滩上的火山灰。履带式登陆车一上岸就全部陷在火山灰中,难以前进,后面的登陆艇一波接一波驶上岸,却被前面无法动弹的履带登陆车阻挡,艇上的登陆官兵只好涉水上岸。见日军只有零星的轻武器射击,特纳甚至认为照此发展,只需五天就可占领全岛。
但好景不长,待美军炮火开始延伸,登陆的美军才推进了二百余米,日军守将栗林就下令日军从坑道进入阵地,根据事先早已测算好的数据,日军炮火准确覆盖了登陆滩头,一时间,美军被完全压制在滩头,伤亡惨重,前进受阻。
美陆战5师因为比陆战四师晚了大约二十分钟遭到炮击,而且炮火相对比陆战4师遭受的要弱,所以先头的28团1营得以利用这一机会,穿越岛的最狭窄部,切断了折钵山与其他地区日军的联系,2营则随后向折钵山发起了攻击。陆战4师在日军猛烈炮火阻击下,几乎寸步难行。就在这危急时刻,美军的舰炮火力给了登陆部队以极其有力的支援。
此次登陆,美军登陆部队每个营都配有舰炮火力控制组,能够及时召唤舰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校射飞机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准确测定日军炮火位置引导舰炮将其消灭,在舰炮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美军登陆部队艰难向前推进,全天美军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径舰炮炮弹38550发,火力支援之强,史无前例。
9时30分,美军的坦克上岸,随即引导并掩护登陆部队攻击前进。本该发挥巨大作用的坦克,大都陷入火山灰,动弹不得,少数几辆也行动蹒跚,很快就成为日军反坦克炮的目标,被大部击毁。美军只能依靠士兵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每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几天战斗在僵持中没有明显突破。
1945年2月23日,美军陆战4师以二号机场为目标发起总攻,但在日军永备发射点、坑道、地堡和岩洞工事组成的防线前,推进仍极为缓慢,如同蜗牛爬行。全天,只有右翼前进了约300米。然而这天,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师第28团哈罗德·希勒中尉率领的一支44人的小分队,一路血战,上午10时30分,终于冲上了硫磺岛制高点:拆钵山山顶。他们随即升起美国国旗。
此刻,尽管折钵山上,仍有近千日军凭借着坑道和岩洞工事在拼死抵抗。4小时后,希勒的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条旗,极大鼓舞了攻岛美军士气。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将插旗时的情景拍摄下来,这张照片随即广为流传,成为胜利的象征。
刚赶到硫磺岛视察的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和第5两栖军军长史密斯注视着在折钵山山顶飘扬的国旗,非常激动,福雷斯特傲气的宣称:“折钵山升起的国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从此后五百年的荣誉!”海面上配合作战的军舰上的水兵看到这面象征胜利的旗帜,一时欢声雷动。
指挥作战的特纳中将将陆战5师28团留在折钵山,负责肃清山上残余的日军,把5师的另两个团则调到北部,协同四师攻击元山地区的日军。
1945年2月24日,战斗更为激烈残酷,陆战3师21团在海空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由坦克开道,终于突破了日军在二号机场南侧的防线,推进730米,拔除了日军近800个火力点。日军随即趁美军松懈发动了一次逆袭,21团猝不及防,一度被迫后退,随后在舰炮支援下拼死反击,才将阵地巩固。
至当天,美军伤亡总数已达6000人,其中阵亡1600人,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美军将作为预备队的陆战3师师部和陆战第9团、野战炮兵第12团送上岛,投入战斗。
1945年2月25日,美军三个陆战师在硫磺岛并肩开始攻击,4师在右,3师居中,5师在左,并列向东北推进。但硫磺岛上的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战斗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消耗,有时一整天只前进4米,惨重的伤亡甚至使军官们都没有勇气再将士兵投入战斗。
1945年3月7日,美军发动总攻,担负中央突破的陆战3师势如破竹,进展神速,遇到难以克服的日军阵地就设法先绕过去,继续向前推进,尽管给后续的陆战4师、5师留下不少“钉子”,但3师突破了日军的防线,并于两天后攻到了西海岸,占据了一段约800米长的海岸,将日军分割为两部分。
从3月16日美军宣布占领硫磺岛后又经过整整一周的激战,24日美军才将残余的日军压缩在岛北部约2100平方米的狭小范围里。日军守将栗林于当晚焚毁了军旗,发出了最后的诀别电报,然后销毁密码,准备实施最后的决死反击。
1945年3月26日凌晨,栗林忠道亲自率领约350名日军向二号机场的美军发起了最后反击,许多美军在睡梦中被杀,天亮后,美军组织扫荡,四处追杀这股残余日军,激战3小时,将这股日军大部歼灭,日军丢弃在美军阵地前的尸体就有250具。守将栗林受伤后在岛上剖腹自杀。
美军于当天8时宣布硫磺岛战役结束,但清剿残余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底。
(战后硫磺岛)
美军在硫磺岛的惨重伤亡,促使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硫磺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日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担心在日本本土登陆将会遭到硫磺岛那样的巨大伤亡。
战争结束二十三年后的1968年6月26日,美国人把硫磺岛归还给了日本。岛上超过一万枚的未爆弹使得岛上原住居民几乎无法重返。只有在举行纪念活动时才有较多人回到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