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辽沈大战中,是哪两个人最终促使林彪下定了打锦州的决心?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10月31日,中央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为总司令,次年6月16日,又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为东北军事工作、党政工作的第一把手。

做这样的安排,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林彪有统领千军万马的指挥才能;二,有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三,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四,立过赫赫战功。

毛主席说,安排林彪到东北主持全面工作,是“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当时,毛主席对于东北地区的战略构想是:“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林彪在1947年6月以两个纵队加一个师的兵力强攻四平,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对牢固设防的大中城市进行攻坚,我军兵力两倍于敌四平兵力,但血战17天,伤亡了8000人,好不容易拿下了占领四平城区四分之三,杜聿明的增援部队却来了,且孙立人和廖耀湘也已经开始南北对进,对我军形成包围之势。

由此,攻打四平之战功亏一篑,我军不得不撤出战斗。

此次攻坚失利,林彪对进攻国民党军集结重兵的大城市留下了阴影。

辽沈战役前夕,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已将兵力分集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的城市中。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着沈阳及其周围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的30万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领有10万人坐镇长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则范汉杰率领15万人坐镇锦州、锦西。

无论是沈阳还是长春、两锦(锦州、锦西),都比四平更坚固,兵力更多,更难打。

林彪打算集中兵力攻打相对薄弱的长春,而且,通过打长春,可以吸引沈阳的卫立煌来援,到时以围城打援手段来歼灭来援之敌,为接下来打沈阳打基础。

毛主席考虑到解放军尚缺乏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经验,而打长春正可以取得这方面的经验,表示同意。

5月24日,林彪发动了攻打长春的战斗,攻城历时一昼夜,歼敌五千人,但我军也付出了损失两千战士的沉重代价。

首战失利,林彪接下来准备对长春之敌进行长围久困,静候来自沈阳的援敌。

但是,狡诈奸滑的卫立煌死活不上钩,不管长春这边打得怎么天昏地黑,愣是不肯露头。

由此,不利于我军的态势形成:一方面攻不下长春,另一方面又无援可打,而东北我军主力被牵制在长春地区,正好符合蒋介石用一座孤城“箝制共军大批主力南下”的意图。

为摆脱困境,林彪不得不准备南下作战。

1948年7月20日,林彪和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地攻长春。”

7月30日,中央军委指出,东北野战军应攻取锦州,歼灭范汉杰集团。

毛主席一直就持先取锦州之意,因为只要攻克了锦州,就切断东北与华北联系,才能扼紧国民党军的“脖子”,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构想,将东北国民党军全部封闭,就地歼灭。

应该说,这是一个立意高远的战略部署,是大战役中的神来之笔!

林彪总体上是赞同毛主席的战略构想的,但他不支持关闭东北大门,认为“只需抓住吉林、长春之敌,国民党东北军队也难下撤离东北的决心”。也就是说林彪想采用的是“拖尾巴”的办法。

因此,林彪在8月2日提出的南下作战计划是打算绕过锦州,攻取义县、锦西、绥中、兴城、山海关,入关攻打一些小据点。

显然,对于中央军委提出攻取锦州的意见,林彪的热情不是很高,信心也不是很足,毕竟,攻打四平和长春失利留下了后遗症。

9月3日,在听说国民党军在葫芦岛增兵4个师后,他又改变了南下的计划,想继续攻打长春。

为此,他把洪学智、刘其人等人找来讨论,询问道:“对于我军下一步的行动,你们有什么想法,继续打长春怎么样?”

洪学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说:“长春工事比较坚固,有两个军坚守。我们要打起码得上四个纵队。战法就采取大分割办法,先把敌人的配系打乱。敌人每个连有四门六○炮,轻火器、重火器很强。敌人在市区建有很多群堡和建筑物,我军需要有对付敌人群堡的办法。”

洪学智曾在担任六纵副司令员时成功打下了敌人重兵把守的鞍山,林彪因此问他:“你们六纵打下了鞍山,在鞍山,你们是怎么破坏敌人群堡的?”

洪学智如实回答:“我们吸取了攻打四平的教训,人人学会了爆破。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都能爆破,随时可组织大爆破队,进行连续爆破。打鞍山证明,连续爆破是对付敌人群堡的好办法。”

林彪大感兴趣,向他详细问了许多细节,接着问:“如果不打长春,改打沈阳怎么样?”

洪学智摇头说:“沈阳地区有好几个军,我们歼灭沈阳敌人的条件不成熟。等把长春、锦州两个点拿掉,把部队集中到沈阳周围再打会好一些。”

林彪由此进入正题:“沈阳、长春、锦州三个点,你们认为先打哪里好?”

洪学智不假思索地答:“锦州是最弱的一个,兵力少,工事不坚固,钢筋水泥的房子少。锦州被我们拿下后,长春、沈阳就孤立了。我们不打,困也能困死它。长春、沈阳的机场,我们用炮火能够控制。”

林彪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锦州也是一块硬骨头啊。”

洪学智解释说:“鬼子在长春建了许多水泥建筑。锦州比长春差远了。我到锦州一带看过,锦州大型建筑少,水泥建筑更少。而且,打下了锦州,长春和沈阳的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洪学智后来回忆说:“林彪与我和刘其人就这样讨论了三个半天。他对我的意见一概不置可否。”

但这一番讨论过后,林彪终于决定执行中央军委的意见,制订下了攻打锦州的作战计划。

锦州城四周有高4米宽2米的城墙,沿墙每50米有一钢筋水泥碉堡或木质结构火力发射点;城外有深3米宽5米的护城壕,壕内外均设有各种障碍。城外筑有很多坚固据点,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国民党军自称为“小马奇诺防线”。

10月2日,在兵临锦州城下、战役即将打响之际,林彪始终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必胜的把握,攻锦州的决心再度动摇,遂于当晚8时给中央军委发出加急电报,要求回师打长春。

罗荣桓从参谋长刘亚楼口中得知这一这个消息,不由得脸色大变,怒吼道:“真是乱弹琴!”气呼呼地打林彪论理。

2纵司令员刘震将军也非常焦急,主动向林彪请缨,说:“这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怎么可以随意更改?就让我的2纵打,保证把锦州打下来!”

在罗荣桓的劝告和刘震的保证下,林彪最终坚定了打锦州的决心,安排刘震和韩先楚分别率领2纵和3纵担任主攻,从西北方向锦州发起总攻。

从10月10日至10月13日,2纵将锦州城西北外围据点全拔掉。

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整,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城各突破口发起全线总攻。刘震亲自指挥配属的炮纵两个团和2纵炮兵团实施炮火攻击,一时间,万炮齐发,惊天动地。等一排排炮弹发射出去后,锦州之敌的城防工事几乎被摧毁殆尽了。紧接着,刘震率领2纵、韩先楚率领3纵并肩向锦州发起总攻。

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2纵共歼敌1.52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37门、各种枪支6200支、汽车49辆、装甲车6辆,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路,顺利攻克锦州,俘获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此役结束,辽沈战役的胜局已初步奠定。毛主席特别来电褒奖刘震将军,称他是解放军的“炮神”司令。

1955年,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这个炮神不简单哟,林彪不敢打的仗你敢打!”

至于罗荣桓在“战锦”中的功劳,毛主席在1963年写下的《吊罗荣桓同志》一诗是这样表达的:“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