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进而加剧了清王朝走向没落覆亡。

早在1874年,也就是清同治13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就上奏,系统地提出以定购大批西洋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加快建设沿海强大的陆防,进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少有的海防战略。1885年,即清光绪11年,清廷成立海军衙门,李鸿章担任会办,并利用这一机会,迅速组建起拥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余人的北洋水师。据说,北洋水师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虽说在北洋水师的硬件建设方面,李鸿章费尽口舌说服清廷不惜血本,投入巨资购买外国铁甲战船和洋枪洋炮,但在选人用人方面却不是广纳海军科班出身和经过正规海上训练的人才,而是竭力推举与自己同为安徽同乡的丁汝昌从陆军转行直接来领导海军。

丁汝昌虽为李鸿章所器重的海军干将,但既非饱学诗书经天纬地之才,也非与世界接轨的新一代海军将官,充其量只是一个中国旧式封建官吏。在北洋水师提督这个位置上,丁汝昌没有加紧学习海军各项业务,也没有打算下工夫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合格的近代中国海军将领,他只是坚持一项处世原则,那就是一切唯李鸿章马首是瞻,努力把北洋水师打造成“李家军”。

在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之前的近20年从军生涯里,丁汝昌虽有长江水师的背景,但对于新式海军的军事训练却是懵然无知,尤其是对于海上作战既无基本常识又无实战经历,至于指挥海上作战更是一窍不通。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在丁汝昌的驾驭下,号称亚洲最强大海上力量的北洋水师的主要目的竟是对内自重而非对外防御。

丁汝昌在平时海军舰只训练时,完全都是为了取悦上司的欢心,赚取上司的眼球,搞的是走形式、做样子那一套,根本没有实战性。比如,北洋水师的射击演练,军舰在射击的时候,靶船不动,结果军舰量好了距离,当然是百发百中。但如此训练在实际海战需要相差甚远。

丁汝昌的无为无能不仅毁了清朝海军,而且也毁了他自己。在中日甲午海战的最后时刻,丁汝昌虽然吞毒自杀,但仍无法掩盖其无为无能的庸才本质。

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在选择陆军统帅问题上也颇费思量。当时在清军陆军将领中,不乏能征善战的老将,但是李鸿章最终还是选择了叶志超。

靠“口才”赢得胜利,撒谎与对主子绝对服从——这就是叶志超的主要才华。叶是官场中的典型人物,胆小如鼠,视钱如命,又无声望,但同样是因为出身“淮系”,所以被李鸿章视为嫡系。不断地委“小才”以“大用”。

叶志超竟坐上了陆军“总统”的宝座,但是蠢才的官职却可以直线提升,才能却无法瞬间上升。据史料记载,叶志超带领的手下,几乎个个都是官僚坯子,除了吸食鸦片、妻妾成群外,战时每天都摆酒欢宴,既不体恤士兵,也不理会逼面而来的大敌,他们笃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官场哲学。

平壤之战前,叶志超接到一个小妾写来一封信,信中劝他多为家里的妻妾着想,于是他在平壤之战的紧急关头为了活命率军弃城逃走,竟然还谎报战功骗取朝廷嘉奖。

当叶志超率军从平壤溃退情形暴露后,清廷震怒之余迅速下令将“叶志超先行革职,以肃军纪”,并于次年将叶志超“械送京师,下刑部鞠实”。此后,刑部以叶志超合依“守边将帅被贼攻围城寨不行固守而辄弃去因而失陷城寨者斩”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清光绪26年获赦后于次年病死。

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虽然倍受李鸿章器重举荐,几经受到清廷的提拔重用,但因其实为庸才和无能之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关键时刻难堪大用,不是在大敌当前临阵逃脱被朝廷判处死罪,就是胡乱指挥在惨败中服毒自尽身亡,不仅使其两人在战事中被毁掉了,而且使得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全盘惨败,这个历史教训难道不值得后人们认真汲取吗?!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