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汾城之战是怎么引起的,事情经过如何?秦国最终赢了吗?
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加之,赵孝成王以后的赵悼襄王、赵王迁均不是能担当起复兴国家大任的君王,他们倒行逆施、昏聩不明、所用非人,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国的灭亡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在世界历史上,“二战”是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莫斯科保卫战又是“二战”中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当时,苏联在兵临城下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击败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创造了一个奇迹,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于莫斯科保卫战的战争,其战斗的惨烈与取胜的不易,丝毫不亚于莫斯科保卫战,那就是战国末期发生在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
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杀到邯郸城下,赵国第二次邯郸保卫战爆发。
秦军这边,是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都是秦军主力,赵军这边,是长平之战后剩下的残军拼凑而成的不足十万人。虽然赵军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敌人兵临城下,也只有拼死一战了,所以同仇敌忾,皆有死战之心。
王陵多次率军攻击,皆被赵军击败而退。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打了一年,号称天下无敌的虎狼之师秦军竟然在邯郸城下裹足不前,破灭了无往不胜的神话。
用现在的话说,“打仗是烧钱”的生意,过去也是一样。没有钱,是打不起仗的。尽管秦国国力底子厚实,但是由于常年的征伐,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的,所以国力渐有不支之势。秦昭襄王嬴稷对于王陵的毫无战果日益不满,于是强迫武安君白起出战,以期攻破邯郸城,灭掉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赵国。
可是,白起一是在长平之战中屠杀赵军太多,赵人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二是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进攻赵国已经没有了必胜的把握,所以多次予以拒绝。
见白起不听使唤,秦王大怒,最后在范雎的挑拨下,赐死了白起。
白起虽死,但灭赵仍需进行。秦王派出了久经沙场的王龁替代王陵出战,此外还重新补充了十万军队。
见王龁来替代自己,王陵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就决定在王龁到来之前攻下邯郸城,活捉赵王,立下灭国大功。他带领秦军再次发动了进攻。
城内的赵国军民在经历了一年的围困和饥寒,已经死去了不少,但是活着的人仍咬紧牙关,誓死抗战。
平原君赵胜将自己的家财分散给抗战军民,还编妻妾入行伍,四处筹措物资,进行后勤保障,激励围城中的军民誓死抗战,共赴国难。
面对秦军的猛烈进攻,赵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再次唱响一曲保家卫国的悲壮赞歌。他们在强弓劲弩、飞石流矢劈头盖脸攻来时,没有退却,毅然挺起血肉之躯,为保家卫国死而后已。
王陵的进攻再次失败。
王龁来后,也发动了多次进攻,可是打了半年,还是在城下徘徊,未能攻进去。
寒冷的冬天来了,城内的军民已经损失大半,战死的、冻死的、饿死的、病死的倒了一地。平原君一方面带人在城里维持秩序,掩埋死尸,一方面又想方设法联络其他国家,意图再次发动合纵运动,共同谋秦。
正在此时,由赵入秦的楼缓回到赵国,极力怂恿赵王割让土地,与秦国讲和。赵王见秦军兵临城下,苦战经年,还是打不败秦军,也有意求和,但是遭到了以虞卿为首的一部分朝臣的坚决反对。
虞卿等人建议联合魏国、楚国、齐国,一同合纵,抵抗秦国的进攻。楼缓却极力渲染秦军的不可战胜,只有讲和,才是赵国的唯一出路;否则,只有国破邦亡的死路一条。
赵孝成王想求和,却在举国压力下不敢表态;不求和吧,战胜的希望,他几乎看不到在哪。
平原君见此,决定出访列国,发动合纵运动,以救国救民。
历经两年多的邯郸保卫战结束了。这场战争看起来是赵国在魏国和楚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其实也是险胜、惨胜。赵国经此战二年多,加之在上党、长平与秦军对峙二年多,五年的时间内消耗完了自赵武灵王以来三代赵王五十多年的积蓄,国力大损,再也难以恢复元气。
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加之,赵孝成王以后的赵悼襄王、赵王迁均不是能担当起复兴国家大任的君王,他们倒行逆施、昏聩不明、所用非人,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国的灭亡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所以,赵国虽然取得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却难以彻底扭转局面,只能延缓国家的灭亡,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不利困境。
从邯郸保卫战中,让世人看到了赵国军民坚韧的秉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排除万难、英勇无畏,同仇敌忾、誓死御敌、忠贞爱国的精神,已然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维护和平而不屈不挠、奋勇前进、视死如归。